郑秀春
郑秀春
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职工
我对《河北交通》周刊的人有感情,是感恩。人生的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感恩交通报每一位曾给予我帮助的人。
《河北交通》周刊创刊已满20个春秋,我与她结缘,成为一名通讯员,是2010年的一个偶然机会,计算下来,也已有8个年头。
在这方舞台,我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却和她荣辱与共、一起成长,共同感受了河北交通建设、发展的喜怒哀乐:天堑变通途的豪迈、暴雨后公路重建的艰辛、村村通油路的喜悦、帮扶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变迁……与她共舞的日子,我感触最深是“感情”二字。正因为产生了感情,才有了深深的爱和不舍,才让我在这里一站8年,并仍在坚守。(www.daowen.com)
我对《河北交通》周刊有感情,是感谢。感谢她给我荣誉和自信。她是我们交通人自己的阵地,她把全省交通部门各单位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及时登载,激发了兄弟单位互相学习、相互赶超的斗志和激情。在读报的时候,我看到好的文章、服务措施等,习惯转给领导,为领导做决策当参考。当意见被采纳时,相当有成就感。慢慢地,对《河北交通》周刊的守候与阅读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她会让我对写作更有信心。当第一篇稿件被《河北交通》周刊刊发时,我兴奋了很久。因为无论我花了多少心血,投出了多少稿件,如果没有一篇被报纸认可,我必将怀疑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而《河北交通》周刊告诉我,我可以。
我对通讯员这个职业有感情,是感动。这份职业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多的是带给我心灵的触动。那一年,去帮扶村小泥河村做采访。进村一转才知道,书里面常说的只有老人和儿童守候的村落,就在自己身边。这里交通不便,百姓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生活。可当交通干部入村后,他们修路、挖水渠、建学校、清垃圾、改村貌……3个月后再入村,竟是焕然一新的另一番景象。那一年,暴雨毁坏公路,多处断交。交通抢险救灾人员全天调度,24小时值守,排除万难,不计个人安危,冲锋在抢险第一线……如果不是要采访、撰稿,我无法亲临现场见证这些奇迹与感动。正因为有了亲眼目睹,我更加为交通人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感到骄傲和荣耀,而能用我之笔,把这样伟大的人和事宣传报道出来,让社会、群众更多地了解这些可爱、可敬的交通勇士们,我感到更加欣慰和自豪。
我对《河北交通》周刊的人有感情,是感恩。人生的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感恩交通报每一位曾给予我帮助的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河北交通》周刊的编辑记者换了一批、又换一批,但他们的作风和态度始终没变,一如既往地敬业、友善。说敬业,他们对每一篇上报稿件都会进行了解、核实,深入挖掘,大的文稿,还会亲自下基层来采访。正因为有了一线采访,我才有了与他们认识、向他们面对面请教的机会,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文学才华一度感染和影响我,激励我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说友善,我深深地感觉到,每一次因工作电话沟通,都更像是一次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之间的话聊,亲切、熟悉,没有上一级向下一级传达指示的刻板和生硬,即使有些任务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够达到预期,他们给予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
没有感情的报纸是没有温度的,没有温度的报纸是不能够吸引人的。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群时刻带着感情干工作的办报人,也正是有了在感情力量的召唤下,默默关注和支持交通报的小角色,《河北交通》周刊才一直这样温暖,这样魅力无限!祝我们的《河北交通》周刊能像松柏,常青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