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这些点滴是我一名基层通讯员的成长历程,如今的我,已经从一名业余写作爱好者,成为了单位的宣传骨干,是建国老师,一步步地带领我前行;是《河北交通》周刊给了我展示的舞台。
和她相识是在14年前的春天,那时我刚刚成为一名交通人,少年懵懂,酷爱摄影,一张图片让我对她魂牵梦绕。
和她相知是在两年前的秋天,那时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前途迷茫。一次培训,让我和她形影不离。
她就是《河北交通》周刊,从我成为河北交通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www.daowen.com)
记得2017年的深秋,我所在单位有幸请到了省宣传中心副主任、李建国老师为我们通讯员培训,为我们讲授了《如何做好新闻写作》,从新闻的构成要素到文章结构,从前期采访到后期创作,从选材构思到表述修辞,从那时开始,我才对新闻写作有了系统的了解。记得当时建国老师举了一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文章做例子,他说,这个奖项不仅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描写有要求,首要的就是对字数的要求,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事件的经过交代清楚,还要吸引读者,要写得精彩,这是对作者写作功底的考验。我第一次知道,一篇百余字的文章背后,蕴含着作者如此多的心血和付出。
2018年又是一个秋天,我有幸又参加了建国老师主讲的通讯员培训班,这次为我们讲解的是《如何应对舆情》。当时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张海啸过后,洪水泛滥,文字说明为某省发生洪灾的图片。建国老师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注重调查,不要轻信谣言,上面的图片不仔细分辨就会信以为真,但是经过调查就知道这是2011年日本海啸后的场景,如果轻信传播就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作为通讯员责任不仅仅是将所在单位的工作成绩展现给社会,更应该向社会传播真实、准确的新闻报道信息,既不信谣、不传谣,更要主动去辟谣,传播正能量。通过这次培训,自己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又再一次得到了提升,不仅仅停留在对外宣传,更上升到服务百姓的更高层面上。
通过建国老师的两次授课,我迷恋上了新闻写作,作品也在所在单位的宣传阵地上频频发表,但是我仍旧没有自信给《河北交通》周刊投稿。2018年春节,我所在的平泉收费站因为坚持7年精准扶贫,帮扶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课堂,收到了驻地团市委和社会的广泛赞扬。借此机会,我撰写了题为《“小青橙”的大爱心——记承朝高速公路用爱心托起贫寒学子希望的小故事》的通讯,报道了7年来的帮扶之路。单位的同事们都鼓励我,让我把稿子投给《河北交通》周刊,号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投身到精准扶贫的行列中。我鼓起勇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稿子发给了建国老师,没想到老师第一时间就回复了我!记得老师教导我说,通讯写作和公文写作不同,要作为倾诉者讲故事给读者听。我豁然开朗,修改后的稿件再次发给了建国老师,在老师的修改润色后,终于在《河北交通》周刊发表了!欣喜之余,我第一时间将报纸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获赞无数!通过这次与建国老师一对一地学习,我掌握了通讯的写作技巧,把身边人的身边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用文字的形式讲述给大家,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偶有作品投给咱们的《河北交通》周刊,各位编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为我修改,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带我前行。
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建国老师不仅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还注重写作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一个标点符号,一个主谓语动词都要精益求精。2018年“七一”的一篇党课消息报道中,我将主讲人形容为白发苍苍的老者,建国老师说我没有用心写,在党的生日讲党课的人,当然要用“老党员”的称谓啊!一个关键词的修改,可谓“画龙点睛”。
这些点滴是我一名基层通讯员的成长历程,如今的我,已经从一名业余写作爱好者,成为了单位的宣传骨干,是建国老师,一步步地带领我前行;是《河北交通》周刊给了我展示的舞台。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河北交通》周刊带我从春天走到秋天,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