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库业务
货物的入库业务是指货物进入库场储存时所进行的卸货、搬运、清点数量、检查质量、装箱、整理、堆码、办理入库手续等一系列作业。货物入库的基本要求:根据货主的正式入库凭证,清点货物数量,检查货物和包装质量,检验货物标志,按照规程安排货物入库存放。
入库业务按其工作程序可分为:入库前准备、接运、验收、入库。
1.入库前准备
货物入库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熟悉入库货物。仓储业务、管理人员应认真查阅入库货物资料,掌握入库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包装状态、单位体积、到库时间、存期、理化特性、保管要求等。
(2)掌握仓库情况。了解货物入库期间和保管期间仓库的库容、设备、人员的变动情况,根据入库货物的性能、数量、类别,按分区保管要求,核算所需要的货位面积(仓容)大小,确定存放的货位,留出必要的验收场地。
(3)合理组织人力,制订计划。根据货物入库的数量和时间,安排好货物验收人员、搬运堆码人员,制订仓储计划以及货物入库工艺流程,确定各个工作环节所需的人员和设备。根据货物情况、仓库情况、设备情况根据仓储计划,将任务下达到各相应的作业单位、管理部门。
(4)做好准备。仓库人员要及时进行货位准备,如发现货位的货架损坏应及时通知修理或重新安排货位,并准备验收器具、用品。点检入库货物的数量、质量、包装,以及堆码所需的点数、秤重、测试等器具。准备苫垫及劳保用品。根据入库货物的性质、数量和储存场所的条件,核算并准备所需的数量及劳保用品。
2.入库业务的接运和验收
(1)数量的检查。主要检查进货数量与合同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残、损、变质物品存在。
(2)品质的检查。参照商品的特性,检查品质、外观、颜色、式样、包装方法及规格。
(3)按合同条件接受。按照合同的要件对照说明书,确认是否吻合。
3.入库
入库业务时要考虑配合先进先出情况,予以收货。
(二)收货
货物入库应经过接货、装卸搬运、分票、验收入库、堆码、办理交接手续、登账制卡(或输入计算机)等一系列操作过程;整个这一过程便是收货作业。对收货作业进行合理的准备和组织,才能做到有序、及时和准确。以下简单介绍收货过程中主要环节的工作。(www.daowen.com)
1.货物点收
这是收货的第一道工序,由仓库收货人员与运输人员进行货物的交接。在货物运达之前,库场收货人员应根据堆存计划或与客户签订的存储合同详细地了解:票数、货名、数量、尺寸、标志、性质和包装等情况。货物运到库场后,根据货主或运输单位开列的有效凭证(如货运单和交接清单),先将大件(即整件货物)数量清点核准。对于货物品种单一、包装大小一致、数量较多的货物,采用集中堆码点数的方法。集中堆码点数是先将货物按一致的垛形整齐地堆放在库场上,然后根据长、宽、高各方向上的件数相乘便可得货堆总件数。
2.检查货物包装、标志并办理交接手续
在对货物进行大数点收时,应对每件货物及其标志进行检查,以鉴定货物包装是否完整、牢固,有无破损、受潮、油污等情况,并仔细核对货物标志,看是否与单证记载相符。相符即可办理交接手续。库场收货人员对于满足收货要求的,可在交接清单上签收,并写上需要注明的情况,以便分清仓库与运输部门的责任。对于不符合收货要求的,可在交接清单上注明,并拒收货物。
3.货物质量验收
一般物流企业(库场)只对货物的包装质量进行验收,而不拆开包装检查其内在质量。但如货主有此要求,库场则可根据与货主签订的协议,对货物的内在质量进行检查,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并对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
4.办理货物入库手续
货物验收后,由保管员或收货员根据验收结果在入库单上签收,并将货物存放的库房号、货位号标注在入库单上,以便记账、查货和发货。经复核签收的多联入库单分别由仓库保管员、记账员以及货主保存。
货物入库手续办完后保管会计根据保管员签收的入库单,将有关项目详细登录在货物保管账上,保管账应正确反映货物进出数和结存数。
(三)入库成本核算分析
入库环节的成本核算应按照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来区分。固定成本主要是指装卸搬运设备的折旧费、照明费、管理费、辅助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变动成本主要是指接货过程中与货物数量有关的苫垫、托盘、燃料、润料的消耗以及接货、检货、拉货、堆高机的人工成本等等。
入库成本若按照一般传统成本核算方式进行的话,成本核算项目不多,但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建议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针对进货验收作业、进货入库作业、叉车进货作业、EOS作业、拣货准备作业、拣货作业等进行作业成本分析。
以验收作业为例,验收作业的分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验收过程中所使用的托盘数量作为分摊工具。
其他进货入库作业如叉车进货作业、拣货准备作业都可以按照验收方式进行核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