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简述

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简述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项业务观点认为外币业务的购销活动和货款结算活动,只是某一外币业务的两个阶段,应作为同一笔会计业务处理。两项业务观点认为购销交易和账款的结算是两项独立的相关交易。外币统账制是指企业在发生外币业务时须及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并以此编制会计报表。

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简述

(一)外币业务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有两种观点,即一项业务观点和两项业务观点。一项业务观点认为外币业务的购销活动和货款结算活动,只是某一外币业务的两个阶段,应作为同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外币业务发生日与外币债权债务结算日的汇率不同所产生的差异,虽然发生在债权债务结算日,但其根源在于引起该外币债权债务发生的外币业务,因此不得将该折算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而应当追溯到原来的外币业务,对原来发生的该外币购销业务的采购成本和销售收入等账户进行调整,按照这一差额调整其账面价值。在一项业务观点的情况下,完成外币债权债务结算之前这笔外币业务并未结束。两项业务观点认为购销交易和账款的结算是两项独立的相关交易。对于外币业务所引起的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前所发生的外币折算差额,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的外币折算损益递延至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结算日实现;二是在资产负债表编制日确认外币折算损益。我国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规定采用“两项交易观”,交易结算日前发生的未实现损益是在当期确认。

外币业务的记账方法一般分为外币统账制和外币分账制两种方法。外币统账制是指企业在发生外币业务时须及时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账,并以此编制会计报表。外币分账制则是指企业对外币业务在日常核算时按照外币原币进行记账,分别不同的外币币种核算其所实现的损益,编制各种货币币种的会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里一次性地将外币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并与记账本位币业务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编制整个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

(二)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1.外币兑换业务

外币兑换业务是指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购入外币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售出外币。企业卖外币时,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按照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作为财务费用

企业买入外币时,要按外币卖出价折算应向银行支付的记账本位币,并记录所支付的金额;另一方面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买入的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并登记入账;同时按照买入的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实际付出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收取的外币按照当日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财务费用。

[例8-16]海大物流公司因支付外币需要3月9日向银行买进60000美元,当日银行卖出价为1美元=6.8531元人民币,该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55元人民币,作会计分录:

[例8-17]海大物流公司5月8日将12000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当日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6.7536元人民币,该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8221元人民币,作会计分录:

2.外币购销业务

物流企业从国外或境外购进原材料、商品或引进设备,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支付的外币或应支付的外币折算为人民币记账,以确定购入原材料等货物及债务的入账价值,同时按照外币的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物流企业出口商品或产品时,按照当日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销售收入折算为人民币入账;对于出口销售取得的款项或发生的债权,按照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入账,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对于物流企业,出口商品的发生频率较小,更多的外币销售业务是提供劳务服务。物流企业向国外提供劳务时,应当按照当日或期初的市场汇率将外币销售收入折算为人民币入账;对于提供劳务服务取得的款项或发生的债权,按照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入账,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有关外币账户,如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和外币应付账款账户等。

[例8-18]海大物流公司3月23日从国外进口一批装卸设备,设备价款为240000美元,购入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04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支付。作会计分录:

[例8-19]海大物流公司5月25日向国外G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以及装卸服务,合同约定总价款为114000美元,其中运输价款为85000美元,装卸服务费为29000美元。业务发生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235元人民币,不考虑相关税费,款项尚未收到。作会计分录:

3.外币借款业务

企业借入外币时,按照借入外币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同时按照借入外币的金额登记相关的外币账户。

[例8-20]海大物流公司由于资金周转不灵,6月4日向国外H公司借款55300美元,三个月期限,按3%的固定利息率计息。借入时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25元人民币。作会计分录:

3个月到期后,海大物流公司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当日汇率为1美元=6.8210元人民币。

4.接受外币资本投资(www.daowen.com)

企业接受外币投资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例8-21]海大物流公司7月16日收到外国企业J公司的投入资本450000美元,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15元人民币,作会计分录:

(三)汇兑损益的处理

汇兑损益是指物流企业各外币账户、外币报表的各项目由于记账的时点和汇率的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的差额。汇兑损益可以分为外币交易损益和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

1.外币交易损益

外币交易损益是物流企业在各项外币交易中因为记账时点汇率的不同而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币业务发生时需要进行确认和对该业务发生金额进行折算,到了资产负债表日物流企业对外币业务予以相关处理,从而会由于不同时点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相关的损益。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要区分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应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当期的损益计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对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区分其计量方式来处理,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而不产生汇兑损益;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金额与原记账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见表8-1)。

表8-1 外币汇兑损益处理比较

[例8-22]海大物流公司3月15日向国外H公司提供运输服务,收取运输服务费40000美元,价款尚未收到,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34元人民币;海大物流公司5月1日从国外M公司购入一套设备价值82000美元,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250元人民币,年末该设备市场价值为79000美元;海大物流公司12月14日以每股3.1美元的价格购入国外F公司股票3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310元人民币,年末该股票涨到每股3.4元。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8245元人民币。作以下会计分录:

3月19日

12月31日

5月1日

12月31日

12月14日

12月31日

2.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指把企业的国外业务经营的会计报表折算成报告企业的会计报表时所产生的损益,来自于会计报表各外币项目的折算。若境内经营的企业选用非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其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期末应将其子公司报表首先折算为其母公司的非人民币货币为记账本位币,并编制合并报表,再将合并报表折算成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财务报表。

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一种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企业若有境外经营,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上需要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并将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下“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科目,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净资产减去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实收资本(股本)、累计盈余公积及累计未分配利润后的余额。当处置或部分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处置当期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