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产业链运作机制产生于产业链运作能力,产业链学习与创新机制产生于学习与创新能力,产业链适应机制产生于环境感知能力、整合重置能力和柔性能力,产业链协调机制产生于协调能力。因此,产业链动态能力是由环境感知能力、运作能力、整合重置能力、柔性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所组成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系统。
(一)产业链环境感知能力
产业链适应环境变化的所有行为,都始于充分洞察和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李正卫、潘文安(2005)把市场识别能力作为构成发展中国家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并以浙江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验证。焦豪、魏江(2008)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访谈,总结出环境洞察能力是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因此,产业链环境感知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首要构成要素。产业链环境感知能力是指产业链及时洞察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识别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明确对现有战略的影响的能力。产业链环境感知能力包括环境洞察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两大构成要素。产业链环境感知能力关系到汽车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方向、方式和时机的确定。环境洞察能力涉及产业链对内外部环境的扫描、对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的识别。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PEST模型分析宏观环境变化、用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环境变化规律、用SWOT分析环境变化对产业链的影响。对于汽车产业链而言,市场感知能力表现为汽车产业链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力和对市场新机遇的鉴别力,也就是重新审视产业链现有战略、把握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型的方向与时机的能力。借助于环境感知能力,产业链能及时认识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明确战略转型的重要性,把握转型的恰当时机。而战略转型又将产生一系列的行为,如产业链运作的调整、产业链网络的重构和资源整合。因此,环境感知能力是产业链适应环境变化的前提,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业链运作能力
本书充分借鉴组织运作管理、产业链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界定了产业链运作能力的内涵:产业链运作能力是基于产业链运作过程而产生的,其主要通过产业链战略制定及实施、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来体现。产业链运作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系统中最基础的能力,体现了产业链动态能力的实际执行效果。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实践来看,转型战略的确立是战略转型的难点和关键。要想实现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卓越发展,就需要制定出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最佳匹配的战略与实施方案。产业链成员之间关系的牢固程度对于产业链有效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链知识管理是指产业链成员通过产业链中知识和信息共享、核心知识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实现产业链的目标。产业链通过运作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是产业链在动态环境下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的体现。这种运作调整不会自动发生,需要相应动态机制的推动。产业链运作能力反映的就是这种动态机制,其着眼点在于支持战略、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快速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产业链运作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产业链整合重置能力
产业链整合重置能力是指产业链对内外部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行重新整合,使之能及时适应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产业链整合重置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产业链网络重构能力和产业链活动整合能力。针对动态环境的变化,需要重新确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进一步确定产业链的理想架构。根据战略转型的需要,可能需要扩张或收缩产业链的边界,从而减少非增值的企业和活动,提高产业链结构的适应性。产业链网络重构过程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设计敏捷的产品链。由于环境具有不确定,在设计产品链时要注重敏捷性。产业链协调最本质的表现是各企业间相互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消费产品、销售策略和配套设施之间的匹配。因此,选择的供应商应该具有较强的应对环境变化的敏捷能力,能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供应;选择的销售商也要能根据产品类型的变化采用相应的销售策略。二是保证价值的恰当分布。当产业链某节点上的企业获得价值过低,就会导致该节点企业退出产业链,从而导致产业链的断裂。因此,在重构产业链网络时,需要通过分析技术特点、增值来源、成本来源等过程确定价值传递的分布。在产业链网络成功重构的基础上,需要对产业链成员的活动进行整合以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在对产业链上各活动的适应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活动的取舍、融合、新建等。产业链活动整合能力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基于产业链战略的需要,重新对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资本使用及资金回收等过程进行整合;二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强化附加价值高的活动。产业链整合重置能力是一种再构造能力,使产业链网络和活动形成一种“动态优化”的状态。(www.daowen.com)
(四)产业链柔性能力
汪毅和陆雍森(2004)将产业链柔性能力定义为产业链抵御外界变化的恢复能力,具体表现就是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变化和不确定性是产业链柔性存在的前提,抵御变化的能力就决定了产业链柔性能力的强弱。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产业链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能对战略的调整做出及时的反应。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工作流程可以灵活调整,工作模式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生产过程的人员、设备、工艺、资源投入能根据战略转型的需要及时调整。产业链柔性能力为产业链网络的重构和产业链活动的整合提供了支持。产业链柔性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子能力,保障了产业链能长期健康地运作下去。产业链结构要有柔性,这样产业链惯例才不至于被僵化,从而有利于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激活与创新。
(五)产业链学习与创新能力
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指通过获取、吸收、传递、转化和利用各种知识资源来创造适应新环境的新知识、新资源和新惯例的能力。这里包括学习和创新两个阶段。Cepeda&Vera(2007)指出组织通过把学习和创造的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并将其制度化,从而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动态能力。贺小刚、李新春和方海鹰(2006)结合理论分析、半结构性访谈研究和探测性检验,得出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的一个构成维度。这种学习型组织要求公司经理定期或不定期与产业链内各企业进行经验交流,还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产业链内各企业的转型发展经验。学习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源泉,为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构建提供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能力。Wang&Ahmed(2007)指出创新能力也就是一种动态能力。龚一萍(2011)通过对动态能力的分解,指出变革创新能力是其子能力之一。创新能力是构成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核心能力,产业链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就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因此,学习与创新能力是产业链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六)产业链协调能力
产业链协调能力是指在产业链运作和惯例运用过程中,产业链管理部门运用合约、制度、规则和合作文化等管理工具整合确保环境感知能力、产业链运作能力、整合重置能力、产业链柔性能力和学习与创新能力有效运行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产业链组织在管理产业链所拥有的制度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产业链协调能力的主体是产业链管理部门;其管理对象是所有的产业链机制;其管理手段是合约、制度、规则和合作文化等管理工具;其目的是提高产业链动态能力。因此,产业链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产业链职责层次来清晰界定上下游企业的任务和职责,成员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产业链相关事务,并有专门的经理参与具体的产业链运作和管理。在产业链协调过程中,需要信息系统将产业链的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同时方便知识和信息在产业链内的共享。在整个产业链协调过程中,产业链惯例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从而强化了产业链动态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