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及环保效应研究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及环保效应研究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i Jianlan&Huang Shuhong在对Freedom CAR项目的评估中认为,要想让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尽快普及,美国能源部应当将氢能源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创性技术突破研究方面。在国内,王宇总结了德、日、美三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主流方向,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议。除此之外,还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点火系统、管道系统及排放系统等技术系统,以及多种车用替代燃料进行了比较分析。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及环保效应研究

国外学者John R.Wilson&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研究报告中认为,要想使氢能大规模使用,还需要克服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并指出氢能的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是阻碍氢能大力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Li Jianlan&Huang Shuhong(2007)在对Freedom CAR项目的评估中认为,要想让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尽快普及,美国能源部应当将氢能源研究的重点放在开创性技术突破研究方面。Jozsef Margitfalvi(1999)和Antonio Gonzalez(2012)等人总结了德国、西班牙和匈牙利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的研发、应用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Linde Gas公司在2008年的欧洲可持续发展周(EUSEW)布鲁塞尔会议上,总结了传统制氢方法和可再生制氢方法等相关技术。Andre D.Martin(1985)总结了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主要进展和欧盟委员会主导下的联合技术计划(JTI)的发展战略。Yoichi Kaya(2006)评估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环保效果、能量效率,指出氢能源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关键问题是要提高初级能源转化为氢能的效率和加强氢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内,王宇(2006)总结了德、日、美三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主流方向,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建议。胡志远等(2002)分析了汽车代用能源的种类及其生命周期评估的系统边界和评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国外汽车代用能源生命周期评估的整体能源消耗、石油消耗、化石燃料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物和5种标准排放物的研究结果。除此之外,还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点火系统、管道系统及排放系统等技术系统,以及多种车用替代燃料进行了比较分析。阮娴静、杨青(2010)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5维评价指标体系,以10类新能源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及专家打分得出10类新能源汽车5维指标的具体数值及相应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劣性进行评判,最后得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发展路线。王小洁(2010)通过分析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核心活动构成,辅助活动和一般管理,人才和资金等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构成,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盈利模式必须从准确的价值链定位、资源优化整合、消费者导向的盈利模式构建三个方面着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