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被公认为是汽车产业的未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予以研究。归纳起来,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障碍、影响分析、发展框架和政策研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主要有两个主要障碍:成本和公共收费站点的可用性(Kanellos,2010;King,2011)。有些学者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指出最显著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是创造工作和增加汽车的安全性(Clifford,2008;Tesla,2010;Nissan,2011)。大部分学者研究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运行模式、价值链和优化路径上。在运行模式方面,王贵明、王金懿(2010)在分析电动汽车现有研发、制作模式的弊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汽车、电机、控制三大基础理论,提出了基于四大基础部件的未来电动汽车新产业链的理想运行模式。在价值链方面,周梓荣、邓俊彦和苏小欢(2011)通过电动汽车价值链的各环节价值分析,指出动力电池和电网将是新商业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而且汽车产业链将发生重大变革,产业链条将从电池、电子元件里延伸出来,不再是燃油发动机。在优化路径方面,金友平(2009)从基础原材料、电力驱动系统技术、能源储存技术和配套设施四个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优化路径;詹启宇(2010)分析了产业链发展的各个环节所面临的挑战,从政府的角度提出打造电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对策;刘春莲(2011)对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链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完善电动车产业链的建议。(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