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

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断降低对房地产、重化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的同时,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通过对比其他城市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状,滨海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挑战。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与金融业的产业地位不相符,与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地位不相称。

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与挑战

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融合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他们的做法对滨海新区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北京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势头显现:一些高端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较大比重;一些服务性企业也日益融入到现代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当中。在保持2001年到2010年工业年均增速10%以上的同时,北京市工业呈现出高端化发展特征。2010 年,北京市人均GDP 达到11218 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9:24:75.1;就业构成为6:19.6:74.4,按照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标准,已经具有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经验表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以科技引领为主,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呈上升态势。北京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11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5.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 以上,对全国制造业都有较强的服务能力。

上海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加强了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2011年,上海新设企业中,服务性企业占比达到88.2%,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注册资本占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的92.1%。在不断降低对房地产、重化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的同时,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浦东共有张江陆家嘴两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截至2011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共集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14.65万人,其中,63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34人入选上海市首批“千人计划”,8人入选浦东“百人计划”。截至去年底,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人才总量约为41.45万,其中,海外归国留学人员8000余人,“千人计划”专家13人。

深圳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主要以“高新技术”为拉动核心。深圳申请专利量每年快速提高,专利数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由于深圳的专利 90%以上来源于企业自身,深圳产业层面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相当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地位依然稳固。这些加深了深圳市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知识化和高端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过高新技术“武装”的现代服务业往往更能发挥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作用,也有利于现代服务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高新技术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方,现代服务业依赖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有扩散效应和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实施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在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实施了能够更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在制定产业准入目录及优惠目录的基础上,对前海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前海工作、符合前海规划产业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取得的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的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注册在前海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现代物流企业享受现行试点物流企业按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

通过对比其他城市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状,滨海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挑战。

1.高端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内生需求有待提升

滨海新区要想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能够突破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定位是,应该致力于打造突破外贸壁垒的制造业区域,使制造业逐步向高科技、智能、环保的方向转变,成为最终产品能够突破国际贸易壁垒的中国标志性区域,完善产业技术体系。

自2008年以来,滨海新区制造业快速发展,呈现出了“大”和“快”的特点。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规模虽然已较大,但在国际分工中却仅处在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或装备活动阶段;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这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生产、加工、装备、制造环节,物质材料消耗较大,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很小。由于制造业的这种发展状态,导致传统服务业就能较好满足制造业内生出的对服务的需求,现代服务业缺乏服务的市场,从而抑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高”与“新”,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不太匹配,其对现代服务业的内生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

2.现代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www.daowen.com)

滨海新区服务业总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31%,远低于北京的75%和上海的57.9%。近年来,滨海新区的制造业迈向了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2011年,新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48.15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94.5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2.36亿元,这三个产业占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5%,近半壁江山。说明滨海新区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有限。

一方面,滨海新区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区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在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更低。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与金融业的产业地位不相符,与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外资制造业与本地现代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且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分工和协作机制。

3.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融合机制有待创新

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融合机制有三种:一是信息技术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信息技术因能使制造业和服务业技术边界模糊化以及服务产品可进行储藏与运输而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二是技术创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技术创新是促使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最重要的粘合剂,技术创新越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也越有可能发生。三是分工与专业化深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分工和专业化深入使得制造业原有一些部分分离出来,形成新的独立的服务业部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1)浦东新区和深圳已经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滨海新区的自主创新产出相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以专利申请为例,深圳2010年一年的专利授权量就达到了34951例,而天津到2012年拥有的专利总量才突破一万例,可见,滨海新区目前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技术创新都有待提升,从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不够完善。

(2)滨海新区高端人才欠缺,自主品牌缺乏,也阻碍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与浦东、深圳相比,滨海新区高级专业人才缺乏,对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供给,制约了新区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天津是重要的教育基地,人才济济,但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精通软件开发,又熟悉企业生产理论,既懂专业知识又擅长市场开发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滨海新区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自主品牌缺乏,如深圳有比亚迪华为腾讯等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知名自主品牌。

(3)滨海新区“二三联动”方式尚未健全,制约了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滨海新区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专业化的需求,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动”也不足。相对而言,制造业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尚未普遍形成,发达区域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也不强,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跨区和溢出功能的有效拓展与发挥。

4.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滨海新区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但是对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二者的融合发展尚未出台系统的政策规划,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性政策;相比而言,深圳通过体制创新,统筹规划,出台一系列关于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财税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等)来引导、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