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轮并驱:立足现实优势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滨海新区牢牢把握国家和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在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中既立足于现实优势,又把握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既积极有效地改造传统产业,又不失时机地谋划发展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双轮驱动的产业调整升级的新路子,产业发展呈现既“大而快”又“高而新”的特征。
一方面,立足现实优势,夯实产业基础,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保持在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传统领域的现实优势,防止前期巨额投资中沉没成本的产生,滨海新区坚持渐进式的发展思路,通过高新技术的改造,实现了以大乙烯为核心的现代石化,以大机车、新能源汽车和现代冶金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巩固现实优势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奠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另一方面,坚持跨越式发展,不失时机地谋划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对于自身基础薄弱但战略地位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滨海新区找准切入点,以大项目为抓手、高起点迎头而上,短时间内就在航空航天与超级计算和储存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以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落户为开端,“三机一箭一星一站”相关项目迅速集聚;以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为契机,天河一号、曙光、蓝鲸等高性能计算与存储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以风电、光伏太阳能等为主体,新能源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2.多路径联动并行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新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积极探索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途径。针对多主体承载和多产业门类并进发展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多路径并行、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五种不同发展路径在五大产业主体和七大产业门类间的转换与复合,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效发展。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型,即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进入高新技术领域,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以谋求发展空间,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市场与资本逐利带动型,即随着要素流动、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和附加值更大,国际国内资本将其作为投资对象和盈利载体进入该项产业,进而促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www.daowen.com)
三是科研成果转化支撑型,即随着科技应用倾向的增强,科研机构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独立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在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是高端人才创业推动型,即随着人才高地建设、创业环境改善和创业氛围的增强,拥有开阔视野、先进技术或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高端人才选择在滨海新区创业,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是政策引导与政府扶持型,即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滨海新区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税费减免、土地优惠、审批优先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重点倾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以“看不见”的项目为“看得见”的项目提供支撑
由于具有要素集聚快、投资周期短、乘数效应大等特点,项目引领已成为国内诸多地区加快经济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滨海新区的大项目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大飞机、大乙烯、大计算机等大项目好项目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带动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些“看得见”项目之外,新区谋划和设计了系列“看不见”的项目,即自设科技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以财政投入为保障,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以“看不见”的项目为“看得见”的项目提供支撑,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2010年,滨海新区政府设立了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奖励三类专项科技资金,并下设八大科技计划。当年共执行各类项目361项,科技计划项目总经费投入32.3亿元。其中,作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从创新环境、产业发展、企业助推、社会发展四个角度,结合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两项行动组织安排资金,设立七大系列的科技计划项目。几年来,这些项目对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持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支撑作用。
2012年,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区政府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增加至2.4亿元,对自主创新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型企业成长助推、社会发展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给予资金补助;设立5000万元培育资金,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新兴信息与网络、高端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节能环保、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培育和扶持;设立4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推广应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项目补助或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