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后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具有比工业化阶段更强的刚性,与之匹配的投资消费比例也更难调整。这恰恰是天津工业比重和投资比重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所在。
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为标志,上海(2008年)和北京(2009年)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时就完成了第三产业对工业的超越,也告别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而天津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二三一”状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的比重高达70.12%(2010年)和67%(2011年),几乎相当于上海与北京的总和,如图6-4所示。
图6-4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GDP”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在产业结构刚性作用下,加快天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应强行追求第三产业对工业的超越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缩小,而是要立足自身特点和实际,坚定地以提升工业层次和提高投资效率为抓手和突破口。2010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48.8%;尤其在固定资产投资份额减少5.8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以19%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现了26.9%的产值增加,有力带动了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发展。这标志着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滨海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和引擎。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策源地
进入“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由“大、快”向“高、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升新区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利器和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强力引擎。滨海新区坚持高起点、高速度和高标准发展,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高地的差距迅速缩小,并为大跨度的超越储备了战略能量。
按“宽口径”(即包括经过高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产业的产值)计算,2010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7393.4亿元,相当于上海、苏州和深圳的83.45%、82.07%和72.65%,并且增长速度高于上海和深圳,如图6-5所示。2012年,预计新兴信息与网络、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将达到40%左右。(www.daowen.com)
图6-5 2010年国内先进地区(宽口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比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同时,滨海新区已经拥有六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纳米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泰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基地的数量和密度居全国前列。其中,国家风力发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已经成为天津世界级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已经具备了发展为世界级航空航天基地的潜质。
3.高新技术产业呈三大梯队并行发展和互动多赢格局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起点高、节奏快,而且布局广、呈多元发展态势。这种多元并进的产业形态更容易促成产业主体和产业门类间的协调互动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共享资源,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从产业主体看,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为企业、资本、科研机构和政府共同承载的格局。其中企业居于中心地位,在政府的扶持和服务下,通过与资本、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的相互融合,凝成了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坚实支点和动力源。
从产业门类看,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三大梯队并行发展且相互支持的格局。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先发地位,占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1.1%和31.7%;高技术服务和新材料产业承前启后,占到总产值的7.6%和6.8%;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产业潜力初放,占到总产值的4.6%、4.4%和3.8%。虽然梯队之间的产业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是由于第二三梯队产业集群的成长性更强、潜力更大、规模经济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产业发展差距的缩小将成为必然。更重要的是,三大梯队之间已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协调关系,如生物医药领域的服务外包是高技术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产业与装备制造产业协作的结果,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则为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