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规划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201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从政策支持、发展目标,到实现路径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是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注重传统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并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规划》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将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代替的举措清晰地表明,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汽车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发展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产销量,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产销量。
2009年8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提到,国内34家企业91个整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生产能力,在局部区域开始商业化示范运营,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500辆,运营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2015年能够实现百万辆级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20年有望达到千万辆级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市场。
2.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掀起新一轮重组并购(www.daowen.com)
目前,从地方联盟到TOP10到央企联盟再到国际联盟,新能源汽车联盟热潮一波盖过一波。车企主动或被动地抱团重组,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急需来自多行业、多区域的企业联合。联盟的主角是整车、电池和能源三大类企业,联盟把这些企业整合到一起,目的是整合最大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中部地区基于对全球汽车格局的把握,安徽省成立了安徽新能源汽车联盟,推进集群效应。2009年奇瑞汽车与杉杉股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凌云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整合加速。
北部地区的重组也很活跃。2010年8月,可持续新能源国际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国首个打破国家和地域界限的新能源汽车联盟,包括福田汽车、美国伊顿公司和IBM等在内的6家国内外优势企业。福田汽车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制造工程中心,并基本完成对基地内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和制造两大功能的整合。同年10月,黑龙江省为打造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成立了由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等7家单位组成的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