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历程与成效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历程与成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定出台《滨海新区关于促进街道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强街强镇”计划,统筹规划调整街镇和社区布局。第六,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国家正式批复。

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历程与成效

1.顺势而为,引领示范

2006年国家确定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批准滨海新区进行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使命是“用5到10年时间,在滨海新区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至此,新区的未来发展宏图得以确定,从而成为继深圳、浦东之后又一个对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的极点地区,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领军者”。作为第一个由国务院文件公开明确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的改革在中国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具有新的特殊意义。

2.五大改革,率先突破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天津迅速出台了《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目前,这个《三年实施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全力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土地管理体制、保障性住房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五大改革”,同时在金融创新、涉外管理体制、科技体制和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09年,根据国家批准的方案,撤销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建立了滨海新区行政区。按照统一、精简、协调、高效、廉洁的原则,组建了全国同级区域中部门最少、人员最精简的工作机构。创新推行“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三位一体的“十大战役”开发建设模式,形成了统一指挥、高效运转、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滨海新区关于促进街道发展的意见》,启动实施“强街强镇”计划,统筹规划调整街镇和社区布局。

第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09年,结合新区机构改革,全面推进“职能归并”,在具有审批职能的新区部门统一设置行政审批处,成立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发建设行政审批网络系统,构建新区、城区(功能区)、街镇分类服务的审批体系。创新代办、联审联办、“十大战役”特办等服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建立完善“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积极承接市级下放和扩权审批事项110项。

第三,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009年,新区研究上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管理改革专项方案》,组织编制《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成立新区土地管理委员会,实行土地统一整备和集中交易制度,提升了土地供应调控能力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改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制度,采取“宅基地换房”形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制定出台了《滨海新区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对9个批次约315公顷用地实施“征转分离”。探索海洋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制度创新,采取“填建分离”的方式围海造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体系。

第四,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2008年,新区研究制定了《滨海新区定制商品住房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滨海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探索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定制商品房、蓝白领公寓等各类住房保障模式。成立新区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以“订单生产”、“阳光交易”方式与企业和群众直接对接。

第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启动(www.daowen.com)

2008年,新区实施医疗重组计划,以新港街、于家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分离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由第五中心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建立第五中心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绿色通道,促进双向转诊,引导居民就医合理流动。制定了《滨海新区社区基本药物目录》,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目录内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减免门诊挂号费,补助患者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第六,金融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国家正式批复。总规模分别为200亿元的全国第一支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运作,2010年末在新区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达到660家。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等多家创新型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达到68家。创新开展“单机单船”等融资租赁和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顺利启动。与中国保监会共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引进保险资金投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于家堡金融区启动建设,金融、中介、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开始集聚。

第七,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08年,新区研究上报《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在国际船舶登记、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口岸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创新和完善了“大通关”体系,建立了口岸通关和检验检疫制度,“异地报关、异地报检、口岸放行”的口岸监管体制基本形成。建成了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加强了电子口岸建设,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建成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开通了与台湾直航的货轮和班轮航线。与13个内地检验检疫机构实现区域合作,与23个关区签订了《区域通关备忘录》,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了18个内陆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向内陆腹地省市延伸。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滨海新区已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最齐全、功能最完整、政策最配套的地区之一。

第八,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2008年,新区启动实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区企合作、区校合作机制,滨海高新区完成更名,被列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试点。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成立科技担保公司。实施“滨海新区引智专项”,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名,培育重点创业项目1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88家。

第九,城乡一体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

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截至2010年底,新区有6个街镇的8个项目列入全市示范小城镇试点。塘沽创新农民变市民征地安置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研究制定了涉及土地征收管理、撤村建居、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28项具体政策,初步形成“一套住房、一份社会保障、一次就业机会”及“一次性征地补偿费、一次性安家费”的“3+2”保障体系。

第十,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推进

积极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立新区、城区(功能区)、街镇、社区四级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实现综治信访服务中心联合调解信息三级联网,在功能区、街镇、社区(村)及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平台”,推行企业务工人员公寓式管理,探索建立建设者之家和农民工社区。制定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导意见》,形成工会、企业、仲裁、司法“四方共助”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模式。构建陆海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成立滨海新区应急联动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