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综合配套改革的理论创新探析

综合配套改革的理论创新探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运行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长期持续垄断优势、试验区与周边地区差距扩大现象,应尽快形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周边地区相和谐的制度环境,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综合配套改革与以往单项改革不同,在内容设计上要突出全面性、系统性和配套性,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要统筹协调起来;从改革的路径上看,综合配套改革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创新,要求改革必须坚持自下而上自主推进,同时也要求坚持自上而下的有序安排。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重要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先行先试,通过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推进具有综合性和配套性的整体改革,使得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和难点首先在试验区内加以解决,从而为破解全国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累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示范性和带动性效应。社会的和谐、进步是实现改革与发展良性关系的重要前提。所以,“试验区”设立的现实基础就在于“综合”,即将强调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共同作为试验改革的立足点。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容包括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国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于2005年,既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载体,更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产物。天津海海新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理论与实际探索,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对科学发展实践的丰富。

2.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推动力,因为企业的不断积累知识,导致人力资本和技术变化,即增加人力资本、生产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知识和积累过程会出现外部性或知识外溢效应,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扶持研究与开发、革新、人力资本形成甚至关键性产业部门。

3.制度变迁理论(www.daowen.com)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

4.制度内生增长理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模式是一种制度变迁内生化的变革模式,而以往的改革更多体现了制度变迁外生的改革模式。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实施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都是自上而下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进行的改革。其核心特点是制度变迁外生化。中央政府给予特殊经济区域的特殊经济政策,具有直接的先行垄断优势,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独占性。特殊经济区域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作为主要实施主体,基层的主动性与创新以赋予的体制政策框架为前提。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自下而上的制度内生化的改革模式,中央政府给予这些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规定是改革的权利,而不是改革给予政策本身。这就使得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变迁内生化,这些改革试验区针对当前国家和区域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重点问题进行改革和试验,中央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负责宏观指导,实施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包括企业、居民和地方政府等。

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变迁是内生的,其制度变迁的行为主要是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社会主体进行的,通过不断的制度变迁行为,形成有效的制度变迁累积创新机制。同时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变迁,为制度传导扩散提供有效的保障,形成区域内、区域之间的制度变迁累积创新传导机制;形成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制度变迁创新源、以制度变迁辐射区为作用范围的创新型区域发展模式,达到提高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目标。

首先,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区域发展创新模式中的制度内生增长极,其选取和设立不是任意的,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除具备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外,还必须能够形成制度内生累积创新的机制。其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健康发展,不但要实现试验区的累积制度创新,更要为实现制度创新在周边地区的有效扩散、传导及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环境,同时要不断承接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并逐渐实现制度外生向制度内生的转变。再次,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运行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长期持续垄断优势、试验区与周边地区差距扩大现象,应尽快形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周边地区相和谐的制度环境,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最后,作为一种新型的改革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更,其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媒介,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要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相联系,否则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仍然存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这都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发展模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阶段,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大大增强,改革的配套性、综合性要求更加明显。当前,改革虽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综合配套改革理论与实践亟待推进,由此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