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化下的文化经济趋势

全球化下的文化经济趋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体系的全球化,是全球市场经济化。三是文化经济相互交融。任何一种文明生成的基础可以从地域上涵盖众多区域民族文化的传统结晶,如同中国文化的起源也来自多元一样。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同时也为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碰撞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也可能成为促进文化交融的动力。

全球化下的文化经济趋势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渗透最深、挑战性最强的时代潮流,它影响着21世纪整个世界的进展,其特点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体系的全球化,是全球市场经济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国际户联网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其特点一是生产国际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角;二是自由贸易的全球化势头强劲;三是投资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四是区域经济组织全球化发展。

其次是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民族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通过积极开放、主动交流和学习补益,不断发展和充实本民族文化,弘扬各民族文化及其优良传统,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是“世界文化”和某些共同价值和行为规则的,即在各民族文化的冲突、对话交流和渗透互补中,民族文化不断突破地域限制,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的和共有的资源,从而逐步达成某些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认同,形成某些文化上的“共同规则”,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升华的过程。(www.daowen.com)

三是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全球化并不完全是单纯的经济扩张过程,它与文化全球化是紧密联系的,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发展,使得人类文化交往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速度空前加快,加深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同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思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一方面,在经济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随着世界性生产、市场的形成,随着物品、人群和信息的世界性流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也随着扩散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譬如,当“麦当劳”、“肯德鸡”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时,也带来美国人的快餐文化和饮食观。又譬如,改革开放以后,港澳的企业纷纷进入大陆投资办厂,结果港澳以及西方的许多生活习俗也很快的传播进来,成为一时的时尚。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到来,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直接地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而文化产业既包含物质成分,又凝聚着意识形态的观念,综合地反映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互动关系。它既为文化全球化提供手段和载体,也反映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在全球化进程之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基本只能依赖自身的资源及其依附土地的农业,因此解决资源和劳动力的争端主要靠通过武力征服的再分配方式。但是今天不同了,一个国家的行为已不可能与外界断绝关联而完全我行我素,飞机、卫星高速公路、跨国公司集装箱海洋贸易、互联网电子信息把世界的每一分钟联系在一起,国际语言的直译打通了国与国之间的壁垒,政治磋商、军事合作、区域联盟、经济共同体……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接近,思想观念也在趋同。地球正在被一个巨大的引力牵动着旋转,人类社会的空间障碍和距离在逐渐消失,打破这个自然历史进程的正是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互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在其初期阶段发展的结果,将使一部分国家更加发达富裕,也将使一部分国家更趋贫弱,这个贫富之间的差距与空白,将同时为强势文化破坏进而葬送弱势文化提供可乘之机。更不用说某些发达国家多少年来持续不断地通过资本运作向世界各地推销文化,以及利用文化推行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扩张。任何一种文明生成的基础可以从地域上涵盖众多区域民族文化的传统结晶,如同中国文化的起源也来自多元一样。中华文化的形成既有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成员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包容了周边民族的文化成分,丰厚的历史积淀与善于兼容的文化品格使得中国文化历千年而经久不衰,不曾中断其文明脉络。然而传统既是财富,也是一柄双刃剑。文化的积淀丰厚并不等同于文化创新的活力强劲。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同时也为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碰撞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也可能成为促进文化交融的动力。在不断缩小的地球空间上,不同国家和民族都将面临着如何审时度势,应接碰撞、应对交融,如何激发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的问题。毫无疑义,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交流与兼容,其直接效应都是在自身基础上,如何有效汲取外来精华以强化自身发展。但是这种“汲取”意义上的学习、借鉴、参照将不是简单的复数相加之或移植套用,而必须是在学习、借鉴、消化之后的激活创造,在自我更新和兼取互补基础之上结出的新果实。只有这种创造活力才是维系、弘扬、创新民族文化的根本。在未来的国际文化的交融与竞争中,一个缺乏创造活力及可持续发展创新精神的民族,则注定将处于被动守势的文化地位。其潜在的危机也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