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经济实力大有超过美国之势。日本的这一奇迹,立即引起了世界极大震惊,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国,为何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经济力量的崛起,西方尤其是美国转向研究日本式管理,但日本的专家却说,日本式管理是从美国学来的,只不过是结合了日本的国情,加以消化而适应罢了。至此,企业文化成为研究企业管理的一股新的潮流。管理随着时代在变迁,企业生态在不断演替,但它始终是与人的行为、与所在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密切相连的。管理方式和制度的移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非把外来的一套经过消化后,在紧密结合本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融汇成适合于本土民族文化生态的品种,才能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中国进入WTO,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经济的竞争,在面临着企业发展与国际接轨时,认真审视不同国家企业文化产生的根源、探索优势企业生态的发展观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1.西方民族文化生态
16世纪是西方社会伟大的转折,西方文艺复兴和科学思想的革命,使资本主义诞生,形成现代的西方民族文化生态基础,然而西方的民族文化应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文化。诞生在爱琴海的古希腊,处于贫瘠的亚平宁半岛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以航海贸易和工商经济为主的海洋文明。这种经济方式,特别是商业活动,以其纯粹的谋利性质,流动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培养出冒险精神、强烈求取知识、完善自我的思想境界和勇于探索自然的激情状态,在政治上古希腊是一个奴隶主民主制的政权,使希腊人更崇尚民主和个人的自由。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人在精神上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巨大转向:它以歌颂世俗来蔑视天堂,以标榜理性来取代神启:它反对教会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宣扬“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它要求科学技术为人谋取福利,文化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它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歌颂人性以反对神性,主张个性自由以反对宗教钳制,从而使欧洲人重新发现了人自身的价值以及人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雄心勃勃开始了商业资本主义革命。经受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后,欧洲人冲破了中世纪宗教压制的铁笼,“人性”,“人权”,“个人价值体现”和“竞争性生存”等概念得到普遍强调,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社会形成较重的私有观念,逐步形成了“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目的而生存”的个人主义理论的基本格调。而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功利观念,利已观念,使得个人主义膨胀。如17世纪洛克等人的天赋人权说,18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孟德维尔提出“私恶即公利”的命题,以后发展为18、19世纪的合理利己主义,19世纪穆勒倡导的自由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这种个人主义倾向。这种以人为出发点的人道主义思想战胜了封建僧侣阶级的道德学说,客观上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东方民族文化生态
从远古文明产生伊始,极具宗教性格、哲学性格、政治性格、群体性格的东方文化就拉开了自身发展的序幕,其后历经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已度过五千年以上的漫长时光,留下无数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以中国、印度文化为核心、以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的东方文明,培育了东方人民浓厚的节俭意识,赋予了东方人民吃苦耐劳、重教乐育、勇于进取的精神。
家庭主义的农耕民族文化,是东亚文化的典型特征。在长期乡土性、稳定性的生态环境中,孕育了灿烂的东亚文化。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伦理思想,成为当今解决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理论基础。“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正心、修身、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体系,坚持平等比自由重要,同情比理性重要,礼教比法治重要,责任比权利重要,人际关怀比个人主义重要的伦理思想,影响着两千多年东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为日本和四小龙(台湾、南韩、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创造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在东亚和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文化、家庭价值和商业道德也以儒家语汇加以表达。像网络资本主义、软性权威主义、团队精神和协商政治这些在东亚经济、政治和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观念全都说明,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中继续发挥着作用。
3.东西方优势企业生态分析——美日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差异
日本、美国均属于发达国家,都能对其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既能在特定历史时期把握企业生态,培养出像美国通用和日本索尼这样的优势企业。但日本与欧美的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植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态背景。(www.daowen.com)
在文化传统的差异驱使下,美、日在先锋企业定居的同时,在开创、吸收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管理的同时,注重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建设,使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相协调,从而各自演替适应其生态环境的优势企业生态,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
从美、日企业文化对比中,能够分析得出企业文化要与民族文化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规模引进了美国、欧洲诸国的先进管理理论和体系,这对日本经济成长自然做出了贡献。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摒弃了作为欧美管理理论基础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同时保留了家族式的管理文化,为什么呢?因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与日本传统的文化相冲突,与日本——归根到底与孔子的“忠诚,孝悌”不能溶为一体。正因如此,日本企业不但引进了欧美式的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保留了与之相矛盾的家族主义,既在建立新的企业生态的同时,使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生态相融合,创造了日本式的独特的管理体系。
日本管理的核心是终身制、年功序列、企业内部办工会,这号称为日本管理三大法宝,而欧美都几乎完全相反。日本采取这种方法获得成功,其原因在于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是以忠、孝为本的。
美国企业文化则不同。美国民族文化是与欧洲、特别是英国同根的,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却形成了独特于欧洲民族文化生态。美国最早的移民是在英国本土受到迫害的但有充满充实精神、宗教气氛的清教徒,他们来到北美洲的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求生的本能使他们培养了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加上清教徒严肃负责、讲求实际的伦理思想,客观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充满了求实精神和宗教气氛,清教徒们深受洛克和孟德斯鸠哲学思想的影响,笃信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立国之本。在独立战争的革命形态下,人们普遍支持杰斐逊的“自然权利”主张,认为人人有享有生活、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美国民族文化生态使人们学会信守契约,在机会面前,人人均等,谁能抓住机会,谁能善于竞争,谁就会取得胜利,崇尚自由,讲求效果、务实、开放、进取,追求个人奋斗成为美国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4.中国民族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中国人民及利益团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精神,造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生态的复杂性——中西方交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接冲突。一方面根深蒂固受传统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对企业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分析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是构塑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的基石,准确分析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态,才能有效的建立中国的企业文化。
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本思想、和谐思想、求实精神、勤奋自强的民族性格、求索和开拓精神民族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封建保守的差序关系和家族利益至上的倾向、中庸之道、安贫乐道,易于满足与追求竞争和成就相悖、重农抑商的偏激思想对现代化商品经济的抑制、悠闲散漫的生活习惯与现代效率的冲突、因循守旧的传统与缺乏现代革新创造精神又对现代企业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
在智力社会下,随着人们受教育与富裕程度的加深,人们的价值观也将在内、外环境的剧烈变革中发生重大转变,企业经营管理将从自然与人、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重新构建。
中国企业在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企业文化的选择不是盲目地与国际接轨使企业文化国际化,而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性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