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论我国信誉理论研究在《信誉与产权制度》中的重要进展

论我国信誉理论研究在《信誉与产权制度》中的重要进展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誉与产权制度》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第5章着重论述信誉主体的产权基础,强调信誉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第6章从制度环境的视角探讨信誉与产权制度的关系,提出并阐明了对信誉资产实施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誉与产权制度》是我所知道的国内将信誉与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论我国信誉理论研究在《信誉与产权制度》中的重要进展

近年来,国内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各种各样的传媒上,信誉问题、信用危机或信任危机等字眼可以说频频出现,而人们所广泛议论的三角债、假冒伪劣、逃废银行债务、拖欠民工工资、违背合同条款,以及偷税漏税等,都是信誉问题或信用危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在信誉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在各界人士纷纷谈论信誉问题、信用危机的时候,如何从各种现象背后去揭示产生信誉问题的深层次内在原因,也就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必须面对和探索的一个问题。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提升在世界的竞争力背景下,已成为具有战略性的问题。

围绕信誉问题、信用危机已经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就事议事,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的较多,而进行深入系统探讨的尚属少见。因此,当我读到西南财经大学程民选教授主著的《信誉与产权制度》一书时,感到这是一本具有研究深度与明显特色的学术专著。

《信誉与产权制度》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全书共9章,紧紧围绕信誉与信誉问题展开理论探讨。第1章明确提出和论述了信誉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第2章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对信誉的产生、强化与扩展进行了分析阐述,第3章论述了信誉的经济功能,第4章对信誉机制进行讨论。在对于信誉作出一般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从第5章起,转入对于信誉与产权、产权制度关系的分析。第5章着重论述信誉主体的产权基础,强调信誉主体必须是产权主体;第6章从制度环境的视角探讨信誉与产权制度的关系,提出并阐明了对信誉资产实施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7章从制度安排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信誉与产权安排的关系,分别就个人信誉与组织信誉对于产权安排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第8章专章讨论特殊信誉主体——政府与产权制度的有关问题,既分析了政府作为信誉主体的特殊性,又提出了政府诚信是现代信用社会的基石的论点,并且论述了政府对于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最后一章专章分析转型时期的信用危机问题。《信誉与产权制度》是我所知道的国内将信誉与产权制度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第一本学术专著。通观全书,结构独具匠心,研究思路清晰,学术问题探讨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理论分析很有深度,学术观点颇有见地,是我国信誉理论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

作者在序言中写到:信誉研究具有价值,而研究信誉又得遵循学术传统与规范,需要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与国外同行以共同的话语展开讨论。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信誉与产权制度》以前人的研究为出发点,注重借鉴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在“以共同的话语”展开讨论中提出并阐明了自己的一些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

一是从理论上阐明了信誉与声誉的联系与区别,指出声誉、名声相对于信誉是更为一般的概念,明确提出只有与信任相联系的声誉才是信誉。

二是基于信誉的一般含义,从经济学的研究视阈给出了信誉的经济学内涵:由社会公众所形成和持有,行为者(信誉主体)因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真诚合作而赢得的声誉。指出从对信誉进行经济学分析的需要看,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的声誉这一经济学定义显然要比由说话算话,言行一致所赢得的声誉这一非经济学定义更加适用。

三是提出了信誉是与信誉主体可信任度有关的信息,也是信誉主体的一项有价值的资产。并且尝试将信誉放入社会资本的理论框架中进一步考察,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信誉符合社会资本的内在规定性,提出并阐明了信誉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的论点。(www.daowen.com)

四是论述了信誉是交易各方基于重复博弈而在合作互动过程中形成,同时信誉的建立又对合作的深入和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信誉形成后,其强化和扩展也遵循着一定的机制。论述了信誉的强化包括:①信誉主体对信誉的自我强化,②信誉传播机制对于信誉的强化,③不同信誉主体信誉的叠加,而信誉扩展则是信誉在不同主体间的由此及彼和扩散,包括信誉在个人、组织之间的有条件转移和信誉主体的延伸。

五是分析了信誉主体是诚实交易、信守合约的个人和组织。明确提出能否诚实交易、信守合约,虽然首先是经济伦理问题,但同时又与履约能力息息相关。而履约能力显然又和主体的财产权利密不可分。

六是指出了产权是交易性互动的决定性因素,而在交易性互动过程中坚持合作以获得长期利益,遵守诚信经营的市场经济伦理,诚实交易、信守合约,才能在互动中建立起信誉。

七是说明了信誉是信誉主体专有的无形资产,其经济性不仅反映在信誉主体因为自身的信誉而减少进入成本,易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会赢得更多商机上;而且有利于相关组织(包括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活动,也为其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因而信誉资产还具有外部经济性。

限于篇幅,对于该书中的创新观点不能一一列举。当然,《信誉与产权制度》作为国内学术界将信誉与产权制度联系起来进行专题研究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因其具有探索性,所论及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相信本书的作者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耕耘,这部专著的出版也将会引发更多学者对信誉理论的关注,从而推动我国学术界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于信誉理论的研究。

(本文发表于《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