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陆续并较为集中地为多地批复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批复多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时注重予以定位,其中一些涉及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初步分析为几种:
一是世界基地。2008年,国务院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五方面”定位,包括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是全国综合性基地。如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同年批复的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提出了类似概括。此类较多,还有2009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2012年,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四大战略”定位,包括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
三是全国专项基地。2009年,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到建设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关于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
四是区域综合性基地。如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该区域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www.daowen.com)
五是区域专项基地。如2009年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中国东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与天津相关的是2006年6月《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赋予天津滨海新区定位时的概括: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在这里,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承继了天津的传统优势,显示了滨海新区的鲜明特色,也体现了新形势下对滨海新区发展制造业的新要求。
从以上国家部署可知,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地已基于历史和现实形成了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制造业基地或中心,以此为基础,新世纪初国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批复发展规划时,命名了一些先进制造业或现代制造业基地,但在辐射范围、地位性质、侧重任务等方面作出了不同规定。作为天津新定位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与上述界定相比有着自身特点:一是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区域发展规划作出的定位,二是属于全国综合性的基地,三是凸显研发要求。与滨海新区的界定相比有着变化提升:一是先进制造取代了现代制造,二是地区任务上升为全国基地。可见,地位和要求都提高了,反映了世界发展新形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需要和天津发展新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