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决定和推行,兴办经济特区,举办“三资”企业,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人才等经济开放实践迅速广泛开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理论被正式提出和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这一时期涌现的理论是研究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最重要部分。考虑到研究意义重要,内容很多,可以从两个大的层次来加以考察。一是介绍和研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重要文献的有关思想、学术界作出的大量理论研讨,特别要分析这一时期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小的发展阶段,揭示其间的规律。二是概括此阶段这一理论的发展特点,对其中提炼出来的需要进一步研讨并具有某些前瞻性的重要理论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特别要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所面临的新的主要课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实践和理论的深化,这个阶段的内容不断丰富,可以进一步划分具体阶段。[3]
上述发展时段的划分主要遵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阶段。尽管在各个阶段中经济对外开放思想与理论所占的份量很不相同,认识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但是按这种方式安排内容结构还是必要和可行的。因为任何社会经济理论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同历史环境与条件下的经济对外开放理论都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按我国大的历史发展时期分别介绍和分析经济开放思想与理论,便于揭示众多认识的特点、产生原因和条件,也便于开展不同时期的理论比较和概括其历史地位。当然,这种框架结构也有局限性,即不能根据我国经济开放理论自身经历的研讨高潮和具体发展线索作出体例安排,因此也许不能完全反映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这些缺憾缩减至最小程度,但研究实践也表明,如何按这一理论的自身内在发展线索构筑内容结构,把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更好结合起来运用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本文为2001年11月参加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注释】
(www.daowen.com)
[1]笔者就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之际出版的总结经济理论发展方面的若干著作和一些研究跨入新世纪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著作进行了初步考察,感到不少论著在作出很多学术贡献的同时却对总结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与经验方面注意不够。如,在《经济理论20年——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中选择了15个重要理论专题,却没有对外开放方面的题目。在《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作精选(1978—1998)》(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中选了14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也没有一篇论文是研究对外开放的。在《影响中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精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共选录160多篇论文,但只有一篇关于经济特区方面的文章。在《跨世纪的预告》(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中,有65位经济学学者透析中国经济走势,但只有3篇文章从局部的角度思考了经济开放涉及的问题。这种情况固然与我国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存在许多重要问题需要着力探讨有直接关系,但却与对外开放在实践中支撑我国近20年来经济发展的地位很不相称。此种情况在近几年出版的研究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如《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等。
[2]参见李家祥等:《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南方出版社,2001年。
[3]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阶段划分可以参见本书第二十八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