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首个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改革试验区。现有对这一试验区的研究也多是对武汉和长株潭分别进行,研究的关注点与前几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比有些分散,但讨论最多的是对“两型社会”内涵的认识,设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意义,关于两地“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未来发展路径的设想和建议等。
在对“两型社会”内涵的认识方面,现有研究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含义入手,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33]有的学者认为,“两型社会”的理论依据是生态文明建设,其提出的目的旨在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以此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等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整体创新。[34]所以“两型社会”建设既是一个战略目标,也是一项系统工程。[35]
对武汉和长株潭地区设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义的研究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国家层面,有的研究认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国家促进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探索,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36]二是地区层面,有的研究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对武汉和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加速器的作用。[37](www.daowen.com)
现有研究中对武汉和长株潭试验区各自未来发展路径的关注比较多,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对于武汉城市圈的改革途径,有的学者认为,武汉城市圈应该走区域创新发展之路,在改革探索过程中分三步进行:第一阶段以项目合作和政策协调为起步,在城市圈内部寻求和拓展互利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实现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从一般的项目合作向复合型网络建设转移,工作重点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移;第三阶段进行高度融合的经济密集区建设。[38]有的学者认为,武汉城市圈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探索过程中,应该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39]还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以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推进武汉城市圈的综合配套改革,具体举措是:成立发展改革研究院,为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咨询;进行金融创新,提高内生型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争取商务贸易、民航、交通、海关大通关试点,强化区域交通与流通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动力源泉;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两型社会”的社会保障创新机制;探索主体功能区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40]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思路,学者们提出应该在明确改革目标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城市群内区域协调机制的形成问题,进行政策创新试验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验。[41]同时,还应该增强全民建设“两型社会”的意识,建立“两型社会”产业结构和服务体系,发挥好省市政府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42]按照“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在未来发展中要着重培养“两型产业”的发展,其基本路径有:一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探索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路子;二是发展本身资源消耗少、环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有的研究还提出要以“两型产业化”解决“产业两型化”的困难,进而实现“消费两型化”和“行为两型化”。[43]此外,现有研究还认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应该在城市群的资源节约模式、城市群的环境治理模式、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模式、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管模式和城市群的公共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