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运用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经济发展方式思想,贯穿着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这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方法论指导。
1.清醒把握经济转型规律,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如前所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时,高瞻远瞩地分析了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的趋势。他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作用物的力量,而这种作用物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而是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29]。他认为,资本扩大再生产方式的两种形式之间不仅在产生时间上有先后的区分,而且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技术与效益的差别,有着由量到质的提升,从而说明了由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当前,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而又低效益为特征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上来。这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经济发展方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新形势,推动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转变规律从理论上有深刻认识,从思想上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2.历史看待粗放发展方式,认清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www.daowen.com)
根据对马克思就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各自历史地位的考察可以看出,外延扩大再生产作为主要发展方式会存在于一定历史时期并发挥着应有的历史作用,只有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内涵扩大再生产才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可见,不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和经济社会条件,我们在积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要历史地看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科技和生产力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着区域和产业结构方面的较大差距。当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就会较慢,路径就有所不同。我们也要分析其中的规律,注意认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否则就难以正确认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很长时间而效果不明显的历程,忽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3.明确经济转型战略重点,着眼新发展方式的生成
马克思在论述扩大再生产方式的过程时,将提高生产率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标志,在分析演进趋势时,对科技进步及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常关注,这也给我们启发。在转方式遇到矛盾和需要时日的情况下,我国应着眼于紧紧抓住战略重点,促进新的发展方式的生成。这个战略重点就是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以此带动全面转变,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一个分清主次、统筹全局的系统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