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收入差距问题,我们不能不论及影响深远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该曲线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的美国经济协会的演讲中提出来的。他经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实证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并且他通过比较一些国家的横截面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比处于发展后期阶段的发达国家收入更加不平等。表现在图形上是一条先向上弯曲后向下弯曲的曲线,形似颠倒过来的U,故人们将其称之为“倒U曲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后,中国的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学界主流的长期看法是,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强调效率优先政策的自然结果。多数人相信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认为在人均GDP从500美元到1000美元的经济起飞阶段,收入差距会快速扩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距会自然缩小。然而多年的事实不断使得学界多数人在改变看法。因为我国的人均GDP在超过1000美元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收入差距不但没有开始缩小,而且还在快速扩大。可见,“倒U曲线”至今还不能解释我国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www.daowen.com)
其实,自20世纪50年代库兹涅茨提出“倒U曲线”以来,相关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从世界各地发展的实际来看,有的地方出现了与“倒U曲线”相一致的情况,有的地方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使争论更为激化。现在看来,出现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库兹涅茨把影响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仅仅归结为经济增长,这显然过于简单。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显著影响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看,受体制变革、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分配政策、扩大开放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变动的受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的“组合”是不同的,而且会不断演变。因此,多因素决定的假设比单一因素决定的假设更符合我国实际。现阶段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虽然已有扭转,但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