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现象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现象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者是有区别的,城镇化的实现更侧重于人口城镇化,因为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6万平方千米,城镇常住人口67113万人,城镇化率为49.95%。[4]城镇化的速度很快,却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偏重于土地城镇化,而不是人的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现象

2007年,陆大道、姚士谋等向国务院提供的发展咨询报告《关于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土地城镇化速度太快”,并“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2]这份报告得到中央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由此理论界对土地城镇化问题开展了积极研讨,但研究并未对土地城镇化的概念等作出权威的解读。

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土地城镇化是指城镇土地面积扩大,城镇数量增加。而人口城镇化,威尔逊在其主编的《人口辞典》中的解释是:“人口城市化即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的现象”[3]。二者是有区别的,城镇化的实现更侧重于人口城镇化,因为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而我们有一些人理解的城镇化则是字面意义上的土地城镇化,于是,盖高楼,大搞土木工程、形象工程,本应在城镇化中受益的农村居民却并没有真正受益,反而利益受损,这是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路径中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198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5000平方千米,城镇人口19140万人,城镇化率19.39%。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4.6万平方千米,城镇常住人口67113万人,城镇化率为49.95%。30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8.2倍,但城镇常住人口仅增加了2.5倍。[4]城镇化的速度很快,却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偏重于土地城镇化,而不是人的城镇化。(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