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部署了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六项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又从突出抓好几方面工作的角度作出了强调和充实。他提出,一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三是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www.daowen.com)
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建立这个顶层设计系统,源于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复杂性。高质量的标准具有相对性,需要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演进不断调整。
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阶段的国情。因此,必须提前设计建设标准和调控机制,以便引导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首先,要构建具有引导作用的管理体系,解决是什么和怎么样做的问题,如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等。其次,要配套具有约束力的管理体系,解决干得好与差的评价问题,如投入产出分析、质量评估、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等。这些设计要综合考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不同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不同需要,既具操作性,更有前瞻性,防止脱离实际的过高指标。在多个宏观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制定标准的情况下,要注重形成高质量发展标准内在统一的闭环体系。为此,要加强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的途径,从而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既发挥各自的功能,又相互联系形成合力,成为一种整体化、系统化的战略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