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跨世纪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实现跨世纪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根本性转变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部署,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一命题则直接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发展模式并带来经济效益差的弊端提出的,就此作出明确概括,并将其视为跨越新世纪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赋予了新发展思路在历史上没有的地位。

实现跨世纪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临跨世纪的新形势和新需要,加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之后,我国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并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党和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提出实现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6]。第一个根本性转变属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部署,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一命题则直接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粗放型发展模式并带来经济效益差的弊端提出的,就此作出明确概括,并将其视为跨越新世纪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赋予了新发展思路在历史上没有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曾认识到要注意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轨道,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这里将其概括为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上升为全局性、根本性的发展思路,由此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路径。同时,党和国家还针对我国当时的情况,就此方面的实践强调了形成三种机制、向四个方面要效益的重点任务,即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7]这种概括从较高层次又突出重点地揭示了当时及较长时期内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陆续作出了许多战略部署。如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战略”部分强调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末,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挑战,服务于启动内需,国家提出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整体部署了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振兴的区域格局。为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党中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些都丰富了对经济发展战略途径内容的认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