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调整日本政策:期望与克制

调整日本政策:期望与克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日本新设一座发电厂需要的建设周期据说为十年左右,即便是将一座燃油发电厂转变为一座燃煤发电厂,也将需要一段相当长的酝酿期。当日本政府应对石油价格革命的冲击时,必须考虑的迫切需求和限制因素有哪些?就日本而言,供给侧主要考虑的限制因素是有关石油进口的一些问题。日本在这一领域可以实际获得的资源总量预计为1.45亿千瓦时。

调整日本政策:期望与克制

那么,石油价格革命对日本经济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关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直接造成的各种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我们在上一章已经进行了概括性回顾。7这里要探讨的是积极的政策调整问题,即寻找替代能源并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为此,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日本能源消费的增长趋势和一次能源结构的变化,具体如表6.2所示。战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日本能源消费增长了九倍,主要来源也明显由煤变成了石油,后者1975年占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高达72%——放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比较是最高的。

表6.2 能源消费及其来源(若干年份)

资料来源: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归纳一下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整个7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期间的能源状况特征,具体如下:

(1)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近几年已接近88%。

(2)石油占一次能源总供给的份额非常高,如表6.2所示,高达60%~72%,且几乎全部来自进口。

(3)工业消费比重要高于大多数国家——在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比57%(1975年),而这一比率在大多数西方国家仅为三分之一。8(www.daowen.com)

(4)一次能源中用于发电的比例高于其他大多数国家,接近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正视石油价格革命必然会对各个经济领域造成的冲击,尤其是被迫修改包罗全部能源的供求计划。当时首先预见到的是寻求石油以外的替代能源并努力提高石油利用率迫在眉睫。作为能源问题讨论墓础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各种动态调整所需的时间。例如,在日本新设一座发电厂需要的建设周期据说为十年左右,即便是将一座燃油发电厂转变为一座燃煤发电厂,也将需要一段相当长的酝酿期。因此,对一国能源政策进行任何全局性讨论的出发点,都得是该国根据对各种迫切需求、可能性和可行性极尽复杂的评估,至少提前十年制定的能源供求计划。着手制定这样的计划,可以首先将主要侧重点放在墓本客观的限制条件上,然后再提出预计能够依靠的调整手段,作为慎重考虑政策措施后的成果。

当日本政府应对石油价格革命的冲击时,必须考虑的迫切需求和限制因素有哪些?就需求而言,最重要的是在未来十年内合理维持充分就业,这可以通过给实际GNP设定一个最低增长率来明确。当时,政府内外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6%的年增长率是此后十年的底线,再低,失业率就会升高,除非能够建立相当激进的工作分享制。鉴于产业结构的彻底调整需要时间,充分就业目标就为工业使用能源的总需求划定了范围。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设发电厂所需的建设周期外,制约因素还有哪些?就日本而言,供给侧主要考虑的限制因素是有关石油进口的一些问题。在石油价格革命期间,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主要的石油供给来源包括: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33.8%)、伊朗(17.0%)、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1.4%)、科威特(8.3%)、阿曼(3.7%)和伊拉克(3.1%),合计占日本1977年全部供给量的77.3%;亚洲地区的印度尼西亚(13.6%)和文莱(3.4%),合计占17%。换言之,中东石油对日本最为重要,进而意味着,从该地区到日本的海上运输线任何时候都务必保证畅通。1975年1月,日本超级油轮(“昭和丸”号)在马六甲海峡搁浅而造成4500千升石油泄漏,致使周边国家对超级油轮取道该海峡航行采取限制措施,从而充分暴露了日本常规石油运输线的不稳定性。于是,日本的能源问题不可避免地上升到了国际政治外交冲突的层面,美国甚至借口减轻本国舰队在作为日本石油进口生命线的上述海域的任务负担,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其“防卫”航路扩展1000海里之远。

另一个限制因素当然是近年来日趋重要的环境因素。第一次石油冲击期间,日本与能源问题有关的环境关切突出表现为以核能的利用为中心,时任当局对这种拟用来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也是高度重视。直到1975年10月左右,官方为1985年设定的目标一度是核能发电量达到6000万千瓦时,截至1980年底的中期目标则是3177万千瓦时。然而,日本公众对发展核能的共识却来得很晚,毕竟这个国家承载着在上一次战争将尽时遭遇原子弹轰炸这段独一无二的历史。有些人将这种敏感视为“核过敏症”的表现,但现在众所周知的是,日本人也并未特别不愿意接受被称为“浮士德式交易”的措施。同时,政府试图通过对那些同意为新核电站提供场所的地区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来加快新电站的建设。无奈多地市民的反对声势突然加剧,迫使新电站的建设步调放缓。于是,之前(在1970年计划中)为1985年设定的6000万千瓦时目标远未达成,1988年的实际发电量也不过2890万千瓦时。

另一个具有环保意义的能源是从三千米以上的地下深层开采出来的地热能。相关探索性研究已经开始,预期可在每处选址建立一座产能达200万—300万千瓦时的发电站。日本在这一领域可以实际获得的资源总量预计为1.45亿千瓦时。然而,这方面的主要障碍在于,合乎要求的地点大多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环境影响的考量由此成了拦路虎。

我们上面所讨论能源问题的环保意义,涉及的是替代能量供应源的探寻。但毋庸赘言,能源问题与环境的关系要比这些深广得多,也复杂得多,正如未来资源组织主席查尔斯·J.希契博士所写:

能源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环境威胁。其恶劣影响要拉出清单来可谓又臭又长:塌方事故和尘肺病害死煤矿工人;电力生产、工业流程及汽车驾驶造成空气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碳比例上升,很可能导致气候环境出现影响深远的反常变化;原油泄漏引发海洋危机;酸矿排放导致水体污染;露天采矿令陆上风景大打折扣。9

具体到日本能源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就能列出更长的清单,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填海所造土地上建发电站对自然景观和海滨生态造成的破坏。但鉴于本节的目的,这类问题没必要过多讨论,只不过,环境考量作为替代能源开发中不容忽视的限制因素,其重要性必须予以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