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企业领导人眼中,自盟军占领开始以来,最让人头疼的两大问题就是赔偿问题和排除集中指令。虽然第一个问题通过《对日和约》的规定墓本得到了解决,上一章也就此讨论过,但第二个问题依然存在。不过,关于这个问题,甚至在日本重获独立前,就再度刮起了新风:“从前和旧财阀有关联的公司克服种种限制,逐渐成功夺回主要工业部门的领先地位。而那些限制最终随着1952年4月的生效或取消或放宽,同时,原公司名称也在禁止使用原公司名称、商标等的法令废止后重新启用。”5例如,反垄断法很快就进行了修改,6以允许制造类公司持有竞争性企业的股份,金融机构持有股份的最高限额从5%提高到10%,连锁董事会制度再度合法化,并扩大准许组建的卡特尔的经营范围。这些修改很快就转化成了机遇,各种卡特尔的组建一时间蔚然成风。然而,在《对日和约》生效后,最重要的拉动经济措施还是按照旧财阀体制实施企业合并和重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将所有从原三井物产(三井系)分立出去的公司重新整合成一家公司。图3.1“三井物产的重新合并”描述的就是这一过程,从中可以看到,整个合并案早在1949年2月便已启动,直到1956年4月才最终完成。
图3.1 三井物产重新合并过程
在战前日本,主要财阀集团中的另一派系是三菱系。原三菱系公司在重新合并成一家贸易巨头的过程中走了一条相对平坦的道路,最终于1954年7月1日重新组建了历史悠久的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值得注意的是,三菱在此过程中将资本增加了四倍,并特意拿出两千万新股派发给三菱系公司。这就导致集中在三菱系公司手中的股份比例高达31.1%,而重组前的集中度只有10.4%。7同时,新组建的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开始在三菱系公司,如三菱银行、三菱海运、新三菱重工业、三菱化成、三菱电机等公司中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通过这种方式,原三菱财阀集团下属公司间的交叉持股程度迅速逼近其在战前的通常水平。
这些例子非常典型地揭示了原财阀集团下属公司在日本重获独立后迅速启动重组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这里回顾一下前引麦克阿瑟将军1948年新年献词中的一段话:“如此乖谬反常的经济制度,这世界可能一直都找不出第二个。它允许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而剥削多数人。这些少数群体与政府完全勾连在一起,其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力大到离谱,并将日本引向了最终导致战争和毁灭的道路。”“逆向过程”(gyaku kōsu)一词在日本被用来指称该国1950—1953年的倒退趋势。但至少对日本的财阀复活而言,这一表述太过呆板。此外,从银行业来看,每一家恢复使用财阀老字号来冠名的银行都通过回应对外部金融资本严重依赖的制造企业的需求,渐渐占据了比战前更为突出的中心地位。而财务费用(主要是利息支出)在一些主要制造企业成本构成中占据相对畸高的比重,则为上述金融资本依赖性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例子。以劳动力成本作为墓数100,1965年日产汽车制造公司的财务费用高达90.2,松下电器制造公司则是50.5,而同期美国通用汽车、德国大众汽车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相应数字分别为0.3、1.4和0.4。8(www.daowen.com)
在外部融资为投资活动必要条件的重建时期,大银行,尤其是那些原财阀系银行,开始在前期融资阶段占据关键地位,这一点在战前、战后工业资金供应来源的对比图中有充分体现:战前(1934—1936年的平均数)以“自有资本”(留存利润加上认购新股份,不包括折旧费)为主,占资金总供应量的86%,“外部资本”(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和政府资金)则贡献剩下的14%;而在战后初期的典型年份(1951财年),二者的地位倒了过来,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增加到了62.8%,“自有资本”占比缩水至25.9%。与此同时,“政府资金”的份额从0.9%上升到了7.8%。9由此形成了一种局面,那就是商业银行成了制造企业中、长期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而它们自身的资金来源不仅包括前面讨论过的家庭储蓄,还越来越多地依靠中央银行信贷。在如今的日本,银行同时也是公司普通股的积极持有者,甚至比其他发达国家的银行更为突出。顺便提一下,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外部资本的依赖度如此之高,制造类公司可以享有更高的利润率,因为它们支付的利息虽然也是增加值的一部分,却允许作为成本项在缴纳公司税时预先扣除。
特别是,由于大银行都是原财阀集团下属银行,它们与昔日隶属于同一财阀体系的“家族”成员企业联合在一起,可以说再自然不过,尤其是在1952年4月《对日和约》生效并按照原财阀体制实施企业合并和重组之后。无可置疑,内部通过这种方式紧密联结并以一家银行机构作为核心的各个财阀型企业集团,今时今日在日本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相比战前岁月毫不逊色。从组织方面看,如今虽然不像战前那样,每个企业集团都有一家领导它的控股公司,但以三井为例,其主要成员公司的总裁,大概是为了交流信息,定期会以“二木会”10的名义碰头。其他集团如三菱和住友也有类似安排。11就这样,一如表3.3所示,三大财阀型集团占全日本公司实收资本总额的百分比,自战前以来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表3.3 1937—1970年财阀集团占全国公司实收资本总额比重 (单位:%)
注:据宫崎义一著《战后日本的企业集团》(日本经济新闻社,1976年版)第260—261页中详表归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