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败对日本人民的影响

战败对日本人民的影响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虑到遣返回国者需求的净增长,以及加紧建房以弥补战时实际短缺的必要性,日本战后的住房缺口高达450万套。因此,从战后日本严重缩小的领土急需经济重建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战败对人力状况的实际影响反而是有利的。显而易见的总体后果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不久,清理战时订立的合同及一次性支付军事人员退役补助金的需要迫使政府滥用预算中的战争墓金,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物价的普遍上涨。

战败对日本人民的影响

日本二战后的历史必须从战败造成的损失和破坏讲起,可分为领土、物质、人力和组织几个方面。

领土 这涉及对原日本帝国的瓜分:首先,根据1943年12月《开罗宣言》,“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再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以及“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其次,根据1945年2月《雅尔塔协议》的规定,将库页岛的南半部和千岛群岛割让给苏联;此外,根据日本投降的条件,将相当大一部分外围岛屿,如琉球群岛(包括冲绳岛)、小笠原诸岛、伊豆诸岛、硫黄岛和马尔库斯岛交由美国托管。换句话说,当战争结束时,日本其实已缩减到仅余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主要岛屿。

与领土损失有关的还有同盟国对渔场实施的严格限制。战前,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捕鱼国,年捕获量接近100万吨。但到1950年,其捕获量已降至36万吨。

物质 战争未在日本本土的主要岛屿上做最后一搏便已结束,要不然这方面的损失和破坏可能还要大得多。有鉴于此,1945年12月,美国对日索赔调查团[1]的埃德温·W.波利大使发表了如下声明:

尽管遭受了种种破坏,日本仍得以保留许多可以运转的厂房和设备,甚至超出了其统治者在和平年代允许用于民间供应和消费的数量。这些富余的部分必须予以拆除。通过这种拆除来完成日本的非军事化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完全非工业化。我需要格外强调这一点。只消看一个重点产业的相关数字就能明白我的意思。拿炼钢、机床以及其他依赖钢材生产的制造业来说,日本自己提供的数字表明,它拥有的可运转机器设备比它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时的两倍还要多。1

而且,因空中轰炸、军舰炮击和潜艇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非常严重;普遍的看法是,损失的部分大致占日本在1945年本可拥有的全部国民人工创造物质财富(如果没有战争破坏的话)的四分之一。2这意味着,毁损的数量几乎相当于1935—1945这十年间净增加的国家财富,幸存的部分加起来,则相当于1935年积累的数量。

当然,不同类别的物质财富,其损坏程度也各不相同。受创最严重的是商船。战前,日本拥有的商船吨位共计600万,战时又造了400万吨。但战争期间有860万吨被击沉,仅剩下150万吨左右,而其中尚有三分之二需要大修。

除厂房和设备外,与战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住房的损坏。日本大多数住房均为木结构,在空袭时极易被燃烧弹毁损。据估计,有210万套住房因轰炸遭殃,另外还有55万套住房因迁移和拆除灭失。考虑到遣返回国者需求的净增长,以及加紧建房以弥补战时实际短缺的必要性,日本战后的住房缺口高达450万套。

在许多产业中还必须顾及所谓的“间接破坏”,也就是说,缺乏零部件材料和加速生产(战时刺激生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引起维修保养不当而造成的生产能力的减损。这方面的损失程度依库存估算并不容易,但可以根据之后的生产流量推测。上面引用的政府报告指出,库存当量的损失略低于“直接破坏”损失的三分之一,但这种估算多少有点儿靠不住。(www.daowen.com)

人力 战争对人力供应的总体影响颇为复杂。一方面,战斗死亡或在前线染病身亡的人员数量是有较为准确的计算支撑的,因为他们的死讯必须正式通知其亲属。据官方1948年估计,此类死亡人数如下:

然而,这个总和只是最保守的数字,因为其中并不包括:(1)1948年估计的24万“失踪”人员;(2)重伤后又死去的人;以及(3)因执行非正式任务而在战场上死去的人。另一方面,因轰炸式袭击(包括原子弹)死亡的平民数量更加不确定,尽管官方数据(1948年5月)显示:

但这个总和并不包括冲绳岛上的平民死亡人数,各方估算的数字10万至20万不等。所以,这场毁灭性战争的总伤亡人数粗略估计在250万左右。

人口方面虽有上述不利影响,我们也应考虑战后中国大陆和亚洲其他地区遣返日本人使得日本国内人口增加的积极因素,被遣返者数量在600万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合格的技术人员。例如,单是铁路工人,被中国强制遣返的就接近20万。这些被遣返者大多进入了就业市场,而且他们还愿意接受与其资质不匹配的低薪工作。

因此,从战后日本严重缩小的领土急需经济重建的角度来看,可以认为战败对人力状况的实际影响反而是有利的。

组织 战争负累至极限终致落败的后果,即便往轻里说,也仍然很严重。军事征用制结束后,正常的分配制度自然恢复得慢,而在战时配给制遭到普遍抵制的形势下,墓本消费品的极度匮乏亦未改观。由此产生的一个必然后果是:一方面,任何价格看涨的商品均成为囤积对象;另一方面,黑市交易推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着战败的消息于1945年8月15日通过日本天皇广播讲话的方式广告天下——这一天甚至比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来得还要早,因为在1944年和1945年春季,这场战争就有了难逃败局的苗头——战时领导人煽动的那种宿命的民族意识开始迅速消逝;这必然影响到日本社会信奉的恪守礼节准则。所以说,是自然力量冲破了战时日本政府规定的种种限制措施。显而易见的总体后果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不久,清理战时订立的合同及一次性支付军事人员退役补助金的需要迫使政府滥用预算中的战争墓金,从而进一步刺激了物价的普遍上涨。3

最能说明物价普遍上涨的是大米官方生产者价格的走势:1941年9月18日规定为每石(合180升)49日元,1945年4月30日涨至每石92.5日元,而到1946年3月则再升至每石300日元——这一价格还追溯适用于1945年收获的大米。从上述走势可以看出,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大米价格涨幅为89%,而到战争结束时却猛升至224%。

虽然在企业管理方面引发的组织破坏已经足够严重,但是战争的破坏性影响注定会随着强制性补偿拆迁、财阀解散及战时商业领袖清洗而加剧。制造业生产的恢复不可避免地要比在其他情形下花上更长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