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书结论可以看出旅游扶贫对不同扶贫模式社区的地方性影响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4种扶贫模式各有特点。单从支持度上来看“公司+农户”型社区支持度最高,“能人带户型”社区支持度最低,但从地方性影响各因素的分析来看四种模式不存在绝对优劣,因此在今后的旅游扶贫开发中,不能简单绝对地认定某种模式好或不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此保证旅游扶贫积极效应发挥到最大,尽量避免和消除其消极影响。
一、基于不同扶贫模式的地方性影响启示和建议
从4种不同扶贫模式社区对地方性消极影响的研究结论来看,4个扶贫社区对地方性消极影响感知最强的均为生活民俗消极影响。可见,4种扶贫模式在对社区居民的生活民俗影响方面都存在共同的短板。基于此,建议在旅游扶贫中灵活采用多种扶贫模式的组合,除了充分发挥景区和公司的带动作用之外,还可以采用“景区+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进行有益补充,充分发挥景区和公司的资本优势、经营优势、宣传优势和整体带动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激发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避免由于旅游扶贫中的商业化而带来的恶性竞争及服务质量不足等负面影响,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地方民俗风情传承、保护和发展机制。
二、基于不同维度地方性影响的启示和建议
(一)旅游扶贫对自然地理特性影响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从旅游扶贫对乡村社区自然地理特性的影响来看,社区居民对消极影响中人地关系的消极影响感知最强。因此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在守住国家划定的基本农田红线基础上要最大程度考虑人地关系的自然和谐的格局,避免因为旅游扶贫而一味挤占耕地,新增建筑,基于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扶贫规划,结合城乡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调整和控制,以此保证旅游扶贫的综合效益彰显和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扶贫对历史文化特性影响研究的启示和建议(www.daowen.com)
从旅游扶贫对乡村社区历史文化特性的影响来看,社区居民对消极影响中“旅游扶贫后,复原和仿建的古建筑变多,‘假古董’影响了原有的历史真实性”感知最强。基于此,在旅游扶贫开发中,首先要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尽量保留原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同时处理好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对新增建筑不必一味仿古,除了必要的风貌协调外,其余新建建筑应尽可能凸显其实用价值,以特色化的民宿代替仿古建筑更能突出人情味和乡土情怀,也才能更好地让居民和游客融入其中。
(三)旅游扶贫对生活民俗特性影响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从旅游扶贫对生活民俗特性的影响来看,社区居民对消极影响中社会民俗消极影响感知较强。因此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要重视对地方民俗风情的保护、传承和发扬,积极探索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激活民俗风情保护的路径,以旅游文化产业作为黏合带动,增强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和文化自信,以此来保证社会民俗能够更好地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
三、基于不同人口特征的地方性影响感知启示和建议
从不同人口特征对地方性影响感知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和建议: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由于低收入群体对旅游扶贫地方性的消极影响感知最强,而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低收入群体对旅游扶贫开发的参与度较低,因此在旅游扶贫中针对低收入群体除了采用建档立卡补助等扶贫方式外,更应该考虑在旅游扶贫中为他们释放更多机会,采用更多的鼓励政策和扶助政策,如提供低息贷款、土地入股等方式让低收入群体积极加入旅游扶贫开发当中,形成自我造血和发展的能力。针对不同学历群体,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提供政策,吸引高学历群体回乡创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