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石椅羌寨:勇敢刚直的白鸡毛与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石椅羌寨:勇敢刚直的白鸡毛与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男子在毡帽上插一支挺直的白鸡毛,表示勇敢刚直;女子则插两至三支,寓意纯洁温柔。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绵阳市白马王朗景区入选四川省“景区带村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5·12”大地震中,石椅羌寨的房屋全部受损,目前的石椅羌寨是在“5·12”地震后恢复重建时形成的。

石椅羌寨:勇敢刚直的白鸡毛与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一、白马王朗乡村社区(“景区带村”型)

(一)白马王朗乡村社区范围及概况

本书研究的平武县白马王朗乡村社区主要是指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主要道路分布的六个村寨,包括厄哩寨、祥述加寨、刀切加寨、索谷修寨、扒昔加古寨和色如加寨。这些村寨均为白马藏族村寨,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这里的房屋依山而建,形成一寨一村的格局,在旅游扶贫之前主要以农耕、狩猎、采集和畜牧为生。他们的服饰非常具有特色,以白色、黑色和花色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女性胸前佩有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着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而成的镶花袍裙,显得五彩斑斓、艳丽夺目。男子在毡帽上插一支挺直的白鸡毛,表示勇敢刚直;女子则插两至三支,寓意纯洁温柔。这里还保留着传统的“跳曹盖”等舞蹈,白马人崇尚自然,有着勤劳、勇敢的性格。其主要村寨概况如下:

1.索谷修寨

海拔1 500米,全寨共有36户136人,全部为白马藏族,索谷修寨的建筑在保留白马原有的民族风格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该村寨的风貌由天友集团投资整体打造。

2.厄哩寨

据当地人称是白马藏族乡最大的寨子,海拔2 000米,全寨人口约300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畜牧及旅游接待,厄哩寨地势相对平缓,自然景色非常优美。

3.扒昔加古寨

位于王朗景区的天母湖湖畔,白马语中该寨子称作“巴谢洛”,全寨共有21户80人,全部为白马藏族。扒昔加寨的地形两端高中间低,形似元宝,当地人认为这是个聚财的宝地。寨口的神树更是受到人们的膜拜。

4.祥述加寨

在白马语中称为“萧煮”,以祥述家寨为首的上六寨又统称为“亚者造祖”,全寨共有白马藏族居民共约300余人。祥述加寨所在位置也是王朗景区入口位置,此处设有游客中心、演艺广场、售票中心等。

5.色如加寨

白马语中称为“色如垴”,由于它是白马湖畔三个寨子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寨子,因此也称其为“中寨子”。全寨共19户约1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耕作、放牧以及旅游接待。

6.刀切加寨

白马语中称作“刀解”,意思是“八颗石头”。相传当地白马人提前把8颗石子埋进树干,几年后伤口合拢。后来一支凶悍的游牧部落入侵,想要霸占白马人的土地,白马人挖开树干向对方展示“神迹”吓退了外来者。刀切加从此而得名。

图4-1 白马王朗乡村社区

(二)白马王朗乡村社区旅游扶贫概况

据调查得知,2012年以前,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共有贫困人口206人,贫困发生率为14.1%,高出全省贫困发生率5.5个百分点,是秦巴山区的连片特困区域。

2012年,平武县引进成都天友集团,投资36亿元对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项目进行全面开发,涉及开发面积约800平方千米。大集团的介入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天友集团首先投资了2 700多万元对刀切加寨、祥述加寨、厄哩寨、索谷修寨和扒昔加古寨等村寨进行了硬件改造,提升村寨整体风貌和基础设施;同时无偿为其中223户村民提供每户5 000元的现金补助,引导农户自行改善家庭旅游接待条件;此外,天友集团还积极协调争取了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的支持,将白马王朗旅游景区设立为“支农再贷款支持生态旅游建设基地”,提供了期限长达7年的扶贫专项贷款共1 000万元;随着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创造出的景区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天友集团积极鼓励本地200多名年轻人在景区实现了就业或创业;此外,为了进一步突出景区特色,天友集团还对当地的传统民俗及文学艺术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挖掘,将其转化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和旅游节事活动,包括拜山节、白马风情节等;在天母湖畔的扒昔加寨,为了更好地解决景区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了独立景区门票分成的机制,约定将门票收入的10%分给村寨,然后由农户将门票分成通过入股方式再投入集团,将村民变为“股民”,解决其长远利益问题。

天友集团介入白马王朗景区开发以来,对当地村寨带动效应明显,是典型的景区带村型旅游扶贫项目,经走访调查和初步统计,6个核心村寨目前共形成了大约150户旅游接待户,共有客房约1 300多间、床位约5 000个,可同时容纳5 000多人住宿、近万人就餐。2012年末,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 300元,到2013年时,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5 597元,2014年时增长到6 780元,2015年更是突破了8 000元大关。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村寨的接待户营收总额达到1 000余万元,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超过10万元的达27户。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绵阳市白马王朗景区入选四川省“景区带村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二、石椅羌寨乡村社区(“能人带户”型)

(一)曲山镇石椅村范围及基本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的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羌语称“拿巴日格”),由于羌族人偏爱石头,加上这里有个天然形成的“石椅”,因此很早以前这里就被称为“石椅寨”了。石椅羌寨位于北川老县城东侧,紧邻“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纪念馆和唐家山堰塞湖。石椅羌寨所在地平均海拔1 200米左右,这里属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寨子周围及羌寨内郁郁葱葱,植被十分茂密,林地覆盖率高达95%,里面生长着20多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山林中还有很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黑毛猴、灰毛猴、野猪、野兔、麂子等。

全村占地面积共约3.6平方千米,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92户328人,现有耕地180亩(1亩=1/15公顷),茶园450亩、果园约1 300余亩。原来的石椅羌寨是羌族世世代代聚居的地方,90多户人散布在山里。“5·12”大地震中,石椅羌寨的房屋全部受损,目前的石椅羌寨是在“5·12”地震后恢复重建时形成的。震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石椅村按照羌民族村寨进行统一规划,全村受损房屋全部完成重建,进入羌寨,首先是气势磅礴的羌寨寨门,热情奔放的羌族小伙和羌族姑娘会身着民族盛装,在鼓乐和礼炮声中迎接游客进入寨门,寨内的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展现了浓郁的羌族风韵,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建筑元素,寨内还有2 000平方米左右的演艺广场和羌族文化展示厅,用来进行民俗活动、歌舞表演和展示羌族的悠久文化。在旅游扶贫的推动下,寨内居民现在仍保留着喝咂酒、跳锅庄、敲皮鼓、舞龙灯等羌民族习俗。

图4-2 石椅羌寨实景照(www.daowen.com)

(二)曲山镇石椅村旅游扶贫概况

石椅村的旅游扶贫实际始于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的一年当中,共投入了1 500余万元,新建和维修房屋92户共5.2万平方米。在新村建设中,石椅村按照“川西第一羌寨”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将乡村特色旅游做为重点,大力挖掘羌族的文化内涵,注重风景、建筑、羌文化与人居环境的完美结合。在石椅村村主任陈华全的倡导和带领下,邵朝金等5户羌民联合组建了“北川石椅羌寨羌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几家合营农家乐,共同旅游扶贫项目,共同进行旅游接待。后来为进一步扩大石椅村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在2013年,通过对全村农家乐经营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石椅村旅游合作社,共有社员40户,合作社成立后形成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严格规范管理农家乐旅游市场,使全村旅游产业得到良性发展,扼制了恶性竞争。同时,石椅羌寨羌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还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专门的财务人员和主持人,新建了羌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和羌族文化培训基地,请羌文化传承人讲授祭祀、服饰、古老传说等羌族传统文化,请舞蹈老师培训羌族民俗歌舞,同时组织了接待礼仪培训,通过统一培训后,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椅羌寨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接待礼仪。

从2008年灾后重建,到2009年开始以旅游为主导,从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到成立专业合作社,石椅村发展的八九年间,正是由像陈华全这样一个又一个能人的带领下,石椅村的旅游越做越好,规模越做越大,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家致富。2011年,石椅村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5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 980多元;到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 390元;2015年,人均纯收入更是超过了20 000元。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曲山镇石椅羌寨及其支部书记陈爱军入选四川省“能人带户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三、空山天盆乡村社区(“合作社+农户”型)

(一)空山天盆乡村社区范围及基本概况

空山天盆乡村社区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空山乡空山天盆景区周围,主要范围包括空山乡的中坝村和龙池村,共10个农业合作社,590户,2 464人。空山天盆景区属于高原盆地景观,海拔在1 450~2 108米之间,景区面积60余平方千米,盆周层峦叠嶂,137座山峰高耸入云,犹如一个“天然盆景”,故得名“天盆”,因其大部分位于空山乡,因此称为空山天盆景区。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内含80多个景点,融合了奇特的熔岩地貌、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空山战役遗址等资源,于2016年10月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

中坝村位于景区西北侧,全村幅员14.2平方千米,现有耕地约5 800亩,森林面积12 000余亩,荒山草坡3 500余亩,下辖5个农业合作社,共299户1 305人,其中农业人口1 285人。2014年,在中坝三社新建和改建了集中居住点,共新建78户,改建6户,并新建了文化广场、活动健身场地、生态停车场、公共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并对街面人行道进行了整治和绿化培植。2008年,中坝村成立了空山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此后以中坝为中心带动周边4个乡(镇)建成了2万亩川东北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2010年,中坝村成立了通江县空山山威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龙池村位于景区东侧,全村面积约12.8平方千米,现有耕地5 200亩,森林面积10 500余亩,荒山草坡3 500余亩,下辖5个农业合作社,共291户1 159人,其中农业人口1 124人,2007年以来,龙池村通过实施“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项目,投资了1 286.5万元,对全村的基础设施、新村建设等进行了全面提升,新建房屋52户,并新建了活动广场、停车场、公厕等。2010年,引进返乡创业人员赵阳初回村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并组织筹建了通江县三套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猕猴桃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图4-3 空山天盆乡村社区实景

(二)空山天盆乡村社区旅游扶贫概况

2014年5月1日,以龙池村天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整合了中坝新村、龙池新村、三套车产业园区、川东北马铃薯种源基地、空山酒店、空山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了“通江县空山天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出资总额500万元,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引导下,采用“合作社+农户+引资”的模式,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统一接待。农户通过新农村住房入股的方式,极大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目前已带动农户开办“农家乐”和旅游特产门市26家,发展社员204人,带动368户农民进入旅游产业。合作社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 000余万元。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带动当地830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增收。2015年中坝、龙池两个村中的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6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有66户280人通过旅游实现顺利脱贫。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巴中市通江县空山天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入选四川省“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四、玉屏湖乡村社区(“公司+农户”型)

(一)玉屏湖乡村社区范围及基本概况

玉屏湖乡村社区是以广安市枣山园区玉屏湖景区为依托的周边乡村,包括景区核心区的石垭镇梨子园村、烂洞坝村、马纳沟村及其玉屏湖新村。该社区原属岳池县管辖,2016年划入枣山园区。玉屏湖原名姚家河水库,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米,湖面周围有数千亩的浅丘珍稀园林和果林等资源。

马纳沟村是典型的高丘深沟地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被5条深沟分划在不同的山坡上,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由于地理条件差,在2004年以前是有名的“光棍村”,目前马纳沟村二组有一个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主要养殖生猪、种猪、仔猪等。

梨子园村全村总人口1 731人,依托金馨、绿琪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紫山药、血橙、珍稀树木”等产业,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共同经营,形成了以入股分红、务工及家庭式经营等方式的增收模式,

烂洞坝村共9个村民小组,近年来随着交改善,产业也随之延伸,村民们养殖了花斑肉鸭、土鸡和鹅等品种,同时还种植了大豆、香樟树莲藕、桃树等景观和经济作物。

玉屏湖新村是在发展玉屏湖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土地流转,对以梨子园和马纳沟为主的周边居民进行集中迁置的新村,新村占地60.68亩,建筑面积9 100平方米,安置户数共50户。新村的建设全部使用新型建材,既环保生态,又防火防震,同时新村建筑还通风防潮、冬暖夏凉、节约土地,使用寿命达百年以上,90%的建材可回收利用。此外新村还配套建设有文体广场,生态停车场、亲水池塘等公共设施。融入“微田园”理念,形成了“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

图4-4 玉屏湖乡村社区实景

(二)玉屏湖乡村社区旅游扶贫概况

玉屏湖乡村社区旅游扶贫始于岳池金馨园林公司及岳池县金馨农业专业合作社、绿琪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和帮扶。2009年6月,李红霞在石垭镇姚家河注册成立了岳池县金馨农业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以紫山药和甘蓝为主的名优特色蔬菜,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以桂花和银杏为主的名贵苗木以及以猪、鸡、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乡村旅游。2011年,注册成立了岳池县金馨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 000万元,主要以珍稀林木培育及销售、生态乡村旅游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为主营业务。为了更好地发展珍稀林木等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以每年每亩田350公斤稻谷折价租赁农户土地,并且为周边农户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让农民就近就业,每年支付农民工资达280余万元。

玉屏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正是基于前期成都金馨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与岳池金馨园林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岳池金馨珍稀林木基地”的基础上,按4A级旅游景区质量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的。作为岳池县的重点旅游项目,玉屏湖景区于2014年开始动工建设,核心景区包括石垭镇梨子园村、烂洞坝村和马纳沟村。主要依托20万平方米的原生态湖面以及湖面周边数千亩的珍稀园林、紫山药和血橙等农业产业项目以及周边农户,打造总体规模约1万亩的生态旅游休闲区。在旅游区整体开发中,进一步促进了土地流转,目前梨子园和马纳沟村90%的土地已经完成流转,解决了500多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问题。烂洞坝村也已流转土地1 100亩,带动就业300余人。2014年,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 850元,高出岳池县人均纯收入平均值20%。2015年,玉屏湖景区启动了4A级乡村旅游景区创建,并于2016年完成了8千米的环湖路、花海广场、生态休闲湖、百亩桃花岛等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在景区建设施工过程中,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近百个工作岗位,预计景区整体建成后,将新增200多个就业岗位,对于改善基础设施、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中,成都金馨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四川省“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