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理论的运用
本书的研究主要基于四个理论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参与式发展理论对居民、社区和旅游扶贫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界定,解释了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和居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区别,界定了本书中研究的旅游扶贫概念(详见第二章关于旅游扶贫概念的界定),并结合扶贫主体和扶贫机制划分扶贫模式、选定研究案例。
第二层面运用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对社区的地方性、居民的地方感和扶贫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用人地协调论和或然论解释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人地关系;用环境感知论和或然论解释扶贫外部参与者与社区之间的人地关系。
第三层面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认同理论对社区地方性与居民地方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设:H1:社区地方性对居民地方感有显著影响。用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解释不同群体的觉知差异,分不同社区之间(即不同扶贫模式下)觉知差异和不同群体(即参与旅游扶贫群体和未参与旅游扶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学历群体、不同职业群体、不同收入群体)的感知差异。据此提出理论假设:H2.不同扶贫模式社区居民对地方性影响感知存在差异;H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群体对地方性影响感知存在差异。
最后一个层面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勒温场论,研究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度与地方性影响、地方感及旅游扶贫之间的关系,据此构建理论模型并据此理论模型构建本书的关系模型。即:(www.daowen.com)
B=f(P E)。
式中:B代表居民支持度;P代表社区居民;E代表环境,环境包括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地方性影响(自然地理影响、历史文化影响、生活民俗影响)和扶贫模式(“景区带村”型、“能人带户”型、“公司+农户”型、“合作社+农户”型);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H4.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度与地方性影响存在显著相关性;H5.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支持度与居民的地方感存在显著相关性。
二、理论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主要基础理论的运用及不同层面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本书构建理论框架体系如下(见图3-1)。
图3-1 理论体系框架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