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宁波海洋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

探讨宁波海洋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培育宁波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促进宁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日趋完善的政策与规划为宁波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宁波海洋旅游资源价值高,具有多样性、独特性、交融性、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探讨宁波海洋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

苏勇军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时期,海洋旅游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在海洋经济和旅游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海洋旅游突出海洋的特征与个性、彰显大海的风情与魅力,相比于其他旅游产品形式更加迎合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在享受海洋旅游产品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得到了海洋给予的放松与舒坦。因此,海洋旅游已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旅游类型之一,海洋旅游产业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据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海洋旅游收入4706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5.6%,增加值24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2007年,海洋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全年海洋旅游收入7748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1.08%,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我们认为,中国海洋旅游发展正走出启蒙阶段,进入以体验为核心、以品牌建设为目标、以区域整合为方向的升级发展阶段。

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培育宁波市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促进宁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沿海地区深入挖掘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努力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由图1、图2可以看出,2001~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越来越大;2009年在整个海洋经济中滨海旅游业与海洋交通运输业及相关产业占有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主要份额,成为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图1 2009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构成图

图2 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近年来,宁波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工作,把海洋经济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宁波市海洋开发规划》、《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与加强海洋管理的若干意见》、《宁波海洋经济现代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规划,形成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思路,并以海洋综合管理为抓手,依法加强海岸带管理、海域管理和渔政管理,海域综合管理明显加强,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取得了积极进展,海洋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日趋完善的政策与规划为宁波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宁波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东海之滨,海域面积9758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达788.3千米。宁波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与人文资源兼备,不仅拥有海岛、沙滩、奇岩等自然风光,海上丝绸之路等的强势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东方大港——北仑港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流的现代化海洋旅游资源。宁波海洋旅游资源价值高,具有多样性、独特性、交融性、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调查发现,游客对宁波海洋知识博物馆、海上运动项目、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活动、体育健身类活动、博彩娱乐项目比较认同,这表明宁波海洋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图3)。

图3 游客的旅游偏好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坐拥高品位的复合型旅游资源,依托长三角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及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东连普陀、西接杭州、南通雁荡、北倚上海,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以“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为骨架,铁、公、空、水立体并进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旅游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象山港跨海大桥、陆桥连岛工程、甬舟港口一体化等大项目的推进,将使宁波成为区域网络枢纽中心。便利的交通为宁波海洋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8年宁波市旅游经济运行经受了冰雪灾害、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旅游经济逆势前行。据统计,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78.7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2亿元。同时,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2008年宁波市旅游饭店总数达到199家,其中五星级9家,四星级18家,三星级46家,房间数达到19687间,床位数达到33182张;宁波市共有旅行社204家,资产总额超过3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在校生大专科生占81.1%,本科生占38.9%。雄厚的旅游基础为宁波海洋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空间布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发重点旅游项目,使区域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创造出最大价值。

在考虑宁波市海洋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发展基础和发展方向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港、渔、涂、岛、景”资源,构建“一带四区块”的海洋旅游空间格局:东部滨海旅游带、杭州湾大桥旅游区、北仑港风情游览区、象山港旅游度假区、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区等四大区域(见表1)。

表1 宁波海洋旅游空间布局一览表

为了提高海洋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宁波市应采取措施,对杭州湾海滨游乐园、北仑洋沙山、镇海招宝山风景区、象山北黄金海岸度假村、南方特种动物狩猎场、中国渔村、强蛟岛群旅游度假区、红岩、花岙岛石林、金海湾滩涂游乐观潮休闲区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环岸旅游带,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该区以杭州湾大桥为中心,包括杭州湾新城、工业新区及海滨一带的慈溪杭州湾周巷镇、庵东、崇寿、新浦、观海卫城镇等乡镇的广阔水域和滩涂区域。该区以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为主,以杭州湾新区为依托,以滨海风光为生态背景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滨海休闲度假区和滨海旅游新城。该区主要发展跨海大桥观光、海滨休闲区、海上田园休闲及滨海湿地观光区。

该区包括宁波北仑港、镇海港、甬江口以及镇海和北仑城区等区域。该区以北仑港为主,以宁波海洋历史文化为依托,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与现代化港口城市文化的传承关系,展示宁波海洋文化向海外开放的通道和窗口的以观光、休闲、文化、工业为专项旅游特色。该区应充分整合北仑港的海港、海岛、码头、巨轮、细浪、落日以及雄伟壮观的临港工业氛围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东方大港游、北仑港城游、港口工业游以及镇海口海防遗迹游等。

该区域包括宁海强蛟、西店、大佳何、奉化莼湖、裘村、松岙等象山港海域及沿海区域。以该区碧海绿岛为背景,以滨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游艇休闲以及海岛游等为特色,重点发展豪华游艇俱乐部、海滨度假区、海上运动以及特色岛屿游。(www.daowen.com)

该区域包括象山东面沿海海滨及海域。该区以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中国渔村、渔山列岛为主,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体验、高端度假产业、渔文化休闲体验、特色渔区民俗以及集观光、度假、休闲、海上运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情体验区。

首先,推动城市居民滨海休假旅游。发挥市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的作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等资源,延伸“宁波人游宁波”活动,开展海洋产品的研发和旅游形象的推广。推出渔家乐等质优价廉的大众性旅游产品,拓展城乡旅游市场,引导推动城市居民开展滨海休假旅游。其次,办好海洋类系列节事活动。旅游节是一个面向市场、面向媒体进行集中宣传、集中推介的重要机会,有利于形成宣传攻势,吸引游客注意,加速市场扩张,打造旅游品牌。要在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港口文化节等品牌节庆的基础上,整合各县(市)区丰富的娱乐活动餐饮美食、民俗文化等节庆节事资源,形成终年不继、丰富多样的海洋节庆活动。再次,加大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精心做好“六个一”:一个口号、一个光盘、一个图库、一个推介词、一批纪念品、一批宣传品。按照国内近程市场以长三角为重点,国内远程市场以江西、福建、安徽为重点,入境市场以日、韩等国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为重点,细分市场、合力营销。

挖掘文化是丰富海洋旅游产品内涵、营造景区特色、扩展度假区吸引物的重要途径。如国外游客到巴厘岛度假休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领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以草裙舞等为代表的土著文化更是夏威夷海滨度假赖以成名的主要吸引物之一。

宁波海洋旅游出纳业发展应注意挖掘渔家民俗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商业文化等内涵,构建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如海岛远古文化游、徐福文化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海洋民俗风情文化游、海洋渔业文化游、海洋饮食文化游、海洋历史文化游、海洋军事文化游、海洋体育竞技游、海洋景观生态游、荒岛探险游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海洋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华东区域黄金旅游线:由杭州湾跨海大桥进入“城市森林”——余姚镇海沿线的四个国保单位(河姆渡、上林湖、保国寺、镇海口)和三个历史文化名镇(鸣鹤、慈城、梁弄)——“世界第七水城”(东钱湖)和现代国际港城——象山港“休闲港湾”——象山港跨海大桥——象山半岛“多彩海洋”。同时加强对高品位、高质量的集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文化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创意与营造,增强吸引力,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多方位的享受,从而使宁波海洋旅游业达到一个新层次。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建成,使舟山从孤悬海中的岛屿,变成同大陆相连的半岛。宁波舟山两市旅游部门应以大桥贯通为契机,推动两地海洋旅游一体化进程:一要共树品牌。根据各自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特点,共同打造现代都市、海洋和佛教旅游等区域品牌,以桥、海、湖、港、海鲜美食、休闲娱乐为内容推出滨海休闲游产品,树立主题鲜明的浙东佛教、海洋休闲旅游品牌。二要市场共推。适时组建两地景区联盟,设计推出多种组合形式的景区套票,共同捆绑销售景区产品,建立主要景区之间互动联络机制。三要信息共享。定期交流旅游信息,交换旅游市场资讯,及时通报双方旅游重要事项,联合处置涉及对方游客的旅游突发事件等。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两地旅游交通一体化,支持两地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互通旅游班车,对进入对方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的旅游班车,享受同城车辆待遇。

海洋经济是一种海陆联动的经济,海洋旅游的发展和布局必须实现海陆联动。海上旅游和沿海陆域旅游必须进行资源整合,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合、旅游功能和环境建设的整合,这样“有利于在资源开发中对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使资源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并有利于对外进行统一宣传、统一促销,有效地避免由于政策侵害所带来的内耗,满足旅游消费者的要求”。在海陆联动方面宁波已作了许多探索,如以宁波松兰山和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建成了海上垂钓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浙东海旅游板块。下一步的重点应有序推进海洋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旅游区点建设,逐步实现海陆旅游的规划共绘、设施共建、市场共拓、服务共享、品牌共创。

高素质旅游人才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宁波市海洋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在岗位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创新发展举措,构建海洋旅游产业的人才梯队。重点抓好“两借”工作,即借脑引智,以浙江省(宁波大学)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渔文化研究会等为载体,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市内外人才资源,加强旅游专项课题研究,推动宁波海洋旅游进一步发展;借智育才,加强与宁波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旅游大专院校合作,创新旅游专业招生模式,理顺旅游用工制度,建立实训基地,创造出一条从业人员培训上岗的新路子。

城市特色就是一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外在和内在鲜明的特征。宁波市作为滨海风景城市,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进行城市容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现代城市气息,重点突出山、海、岛、港、渔、涂的现代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形象。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尽快建立多语种旅游标志系统、客房调度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创建便捷的散客旅游大环境。对于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要做到城区突出海洋特色,主要街道灯柱、灯箱、广告牌、公交车站、雕塑、临街标志建筑物仿照海洋生物造型和色彩,绿化美化也要体现海洋韵味。利用宁波山、水、海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合理处理城与海、城与山、城与水的关系,依山傍海进行大面积、多层次的海滨造林绿化,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形成融城、海、山于一体的生态圈,营造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

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海洋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将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

宁波海洋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加快宁波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整合“港、桥、渔、涂、岛、景”资源,构建“一带四区块”的海洋旅游空间格局;关键在于深挖内涵,找准“亮点”,完善多元化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与旅游线路;关键在于切实贯彻“海陆联动、三位一体(部门、行业和地区)、统筹发展”的原则,有效地促进海洋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宁波海洋旅游将成为中国滨海旅游中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海洋旅游产业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真正成为宁波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

[2]宁波市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宁波市旅游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宁波市统计局.2008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9-1-22

[4]苏少敏.新世纪宁波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Z].2003.9∙甬简132第14期

[5]浙江旅游局信息中心.舟山和宁波签订旅游一体化合作协议[EB/OL]

[6]王莹.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不断变化对区域旅游产生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75~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