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宁波民营企业保险市场问题

研究宁波民营企业保险市场问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宁波市民营投资已涉及农业、制造业、房地产、交通、服务、公用事业等行业。对宁波民营经济而言,三类中小企业融资难更为突出。宁波很多民营企业现有的用工规则都将面临较大调整。宁波民营经济受本次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具有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近几年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中下调和取消了数千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出口退税的再次下调,对宁波数以万计出口民营企业的成本造成上涨压力。

研究宁波民营企业保险市场问题

伍晓雄 陈春 范俊杰 夏建国 屠一挥 丁扬扬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体。目前,宁波市民营投资已涉及农业、制造业、房地产、交通、服务、公用事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发展潜力剧增,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认识宁波民营经济成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民营企业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宏观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宁波民营经济外向依存度较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美欧等国对我国出口的服装、家电等产品设置的各种壁垒不断增加,这不但提高了出口成本,而且增加了出口难度,直接挤压了宁波外向型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环境上看,由于国家采取了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了稀缺资源的短缺,无形中提高了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门槛,限制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上升势头。

2.政府服务。

一是服务理念上存在“重外轻内”倾向。政府比较重视对外资项目的引入和外资经济的发展,而对民营经济发展有所忽视。二是服务政策已经滞后。民营经济不仅是现在宁波经济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宁波经济实现新跨越的主导力量。但目前宁波服务政策已经跟不上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需求。三是服务措施还不够到位。宁波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尚存一定困难。

3.企业自身。

宁波民营企业大都源于草根经济,依靠敢闯敢拼的不懈努力才走到今天。这使得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惰性心理,只求生存不求做强。二是企业家族化现象普遍。一些企业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混为一体,产权不清,虽然名义上是公司制,但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三是缺乏创新意识。宁波民营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企业依赖贴牌加工维系生存,缺乏企业自有品牌的产品。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最初的手工作坊逐步走向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情况层出不穷。总的来看,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索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央决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在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竞争方面,银行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放给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同时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如果是担保贷款,加上担保机构平均2~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率,中小企业承担的融资成本将更高,而多数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已高达4分到6分。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小企业在初创和快速成长的不同时期,需要商业银行不同期限的贷款支持。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是银行对企业“扶大收小”。在控制信贷总量规模的情况下,“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二是银行贷款期限失衡。有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愁,但中长期贷款紧缺,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对宁波民营经济而言,三类中小企业融资难更为突出。一是初创型企业。由于这类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资产规模较小,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如落实抵押担保等),在宏观调控下尤显资金紧张。二是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投资需求旺盛,外源性融资较多,资产负债率偏高。金融机构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倾向于信贷退出而导致此类企业资金紧张。三是产业升级中需要调整的企业。由于对这类企业信贷投放结构的调整,企业贷款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

2.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6月审议通过的新修改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宁波很多民营企业现有的用工规则都将面临较大调整。新法的长远意义在于构建企业和劳动者和谐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短期内,则无疑会使很多目前用工制度有待完善的企业增加劳动力成本提高30%以上。用工成本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部分成本最后可能会被反映在产品上,短期将使宁波制造的价格竞争力受到挑战。

3.出口退税调整的制约。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我国部分商品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共涉及商品2831项,调整面达到37%。宁波民营经济受本次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具有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

宁波一半以上商品出口退税率有所下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下调幅度较大。传统出口商品在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中,退税率大多有2%左右的下调,其中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幅度达到8%。除传统商品以外,宁波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部分电子元件、家电、小型机械、数控机床摩托车自行车等商品在本次出口退税调整中退税率也从17%和13%降到9%。近几年国家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中下调和取消了数千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出口退税的再次下调,对宁波数以万计出口民营企业的成本造成上涨压力。宁波的传统出口行业大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利润率都不高,而几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削弱了这些行业企业的成本优势,使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出口竞争优势削弱,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4.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制约。

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07年7月23日联合发布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为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一是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二是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宁波市29%的加工贸易企业将受到影响,其中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两大宁波加工贸易重点行业受影响较大。

5.资源要素供给的制约。

宁波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沿海城市,人均耕地和水资源拥有量分别仅为全国人均的1/3和1/2,一次能源99%以上从外地调入,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宁波发展受到要素资源制约日益显现。在土地使用方面:近年宁波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异地购买指标和一小部分土地整理和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向国家追加指标弥补的。随着其他区域的用地普遍紧张,外购指标越来越困难,“有项目,无土地”、“项目等土地”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供应紧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宁波的民营经济将面临着无地可用的尴尬境地;在电力供应方面:从2002年以来宁波市就出现频繁拉电现象,2008年预计整个浙江省电力缺口约300万千瓦,宁波的用电再次受到硬性约束;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宁波市由于区域性、季节性缺水等原因,宁波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26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要素资源严重短缺在未来几年里已经成为制约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6.市场准入的制约。

民营企业的发展一开始就带有拾遗补缺的特点,没能享受到与国有企业相一致的政策待遇,因而表现出产业分布单调,经营领域空间狭小。在国有企业准入的80多个领域中,外企可以进入的有60多个,占75%,私企却只可以进入40个领域,不到50%。宁波民营经济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

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宁波民营经济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因而也是宁波民营投资进入最为不足的领域;在金融、教育、旅游、文体、卫生等新型服务领域宁波民间资本同样进入困难;大型制造业领域依旧缺少宁波民间资本进入的机会,如大型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大型集成电路、民用卫星民用飞机等等。除了宁波民营经济自身的实力不足以外,种种限制性规定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一些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电力、铁路、公路、邮政通信和市政设施等行业,存在严重的部门保护主义。市场准入的限制,制约了宁波民营企业拓展经营范围的空间。

民营经济在宁波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独具宁波特色的发展现象,主要表现在:

1.民营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量不断增加。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宁波的广大干部群众较早地树立了市场经济意识;促进了专业市场的发展,使宁波较早地形成了市场体系;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较早地走向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2.优化了要素配置,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保证。改革开放后,宁波从农村工业化起步,大力发展以个体民营企业为主的乡镇经济,逐渐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市。民营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促进了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加快了宁波城市化进程。

3.民营经济对全市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特别是个私经济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准确分析宁波民营企业保险现状,我公司对宁波市内规模大小不一的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历时2个多月,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0份。本章将从民营企业风险与保险认识程度、民营企业保险需求和民营企业保险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所有我们列明的风险中,95%的民营企业认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火灾、爆炸,接近90%的民营企业认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台风暴雨、雷击,53%的民营企业认为同时存在火灾、爆炸、台风、暴雨、雷击、盗窃、机器损坏、员工意外伤害等各种风险。

近几年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频发,民营企业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从收集到150份问卷调查汇总来看,90%的民营企业担心发生风险,只有10%的民营企业自己认为风险防范措施很到位而不担心风险的发生。

虽然企业的风险认识更为全面,风险意识有所提升,但对保险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只有26%的企业认为保险非常有必要,30%的企业的人认为有必要,高达37%的民营企业认为保险可有可无,剩下7%的企业认为保险没用。

认为保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56%民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购买了保险,其中2008年企业缴纳的商业险保险费位于1~10万的集中度为90%;认为保险可有可无的民营企业中51%购买了满足基本保障要求的保险,其中94%的民营企业2008年企业缴纳的商业险保险费位于1万以下;剩下的25%的民营企业选择了风险自留,其中因为保费太高企业负担不起占12%,因为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占16%,32%认为应该不会发生危险,40%认为即使发生危险也能承担得起。(www.daowen.com)

从保险费支出意愿来看,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只愿意承担低于5万元的保费支出,这一比例占到78%,而愿意支付超过100万保险费的民营企业只占2%,这说明民营企业对保险的需求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

从产品需求来看,92%的民营企业对财产险有需求,认为有必要购买责任险和意外险的占比略微超过了50%,这说明民营企业无论是认为保险有没有必要,仍然对不同险种存在不同层次的潜在需求。

从投保渠道来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受众度较高,56%的民营企业表示会选择人保;太保和平安各占19%和15%,这说明人保的品牌宣导较为成功,但仍然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和提升服务能力,将潜在需求和受众意识真正转化为实际保费,为民营企业的扩大生产做好技术支持。

从保险选择影响因素程度来看,44%的民营企业认为保险公司理赔服务速度最重要,32%的企业认为与业务员的个人关系最重要,26%的企业认为保险价格的高度最重要,24%的企业认为保险品牌的熟知度最重要,而对于保险产品适合度、银行等中介渠道的影响、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等,企业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

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

从整体情况看,民营企业对保险公司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指标为83.6分(80分即为满意),在四个项目的总体满意度中,投保便捷、现勘速度、总体满意度均超过了80分,理赔便捷满意度为78.2分,民营企业给出的是“一般+”的评价。说明理赔便捷仍是保险公司的服务短板,因此提供更为便捷的索赔服务、简化理赔手续、减少客户索赔时间和成本是保险公司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民营企业投保热情和参保率的有效手段。

目前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宁波地区的保险公司还没有提供专门的产品来满足其风险需求。

长期以来,保险企业开展保险业务的重点对象一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民营企业保险重视不够。随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传统意义上的国企在市场化竞争局面之下愈发少见,民营企业已成为保险企业主要的承保对象。然而,保险企业在险种开发方面相对滞后,当前向民营企业提供的保险产品主要还是先前向国有企业提供的产品。调查表明,除车险外,当前保险公司向民营企业提供的产品以及民营企业参保的险种仍主要是企财险、货运险以及建工险,偶尔有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责任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承保民营企业的企财险业务,提供的险种主要是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和财产基本险。货运险业务方面,保险公司向民营企业提供的主要是公路货运险、水路货运险。责任险业务方面,保险公司提供的主要是雇主责任险和产品责任险。而保险公司向民营企业提供的团体意外险产品品种相对其他险种而言较多,产品相对较为细化,包括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人员意外险、针对运输企业的司乘人员意外险等。

综上所述,其一,保险公司没有开发出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保险产品,虽然保险市场上拥有约1300个(包括全国性销售产品400多个,区域性销售产品近900个)财产保险产品,然而,保险产品向民营企业的实际有效供给却很有限;其二,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目前虽也有少量财产保险公司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风险进行过分析研究从而进行产品开发,如美亚保险公司已经有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保险部”,平安财险推出了“恒利达”企业定额综合保险,但最终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和保险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包括责任保险在内承保率不足20%。再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公司向民营企业提供的保险产品保险费率偏高,且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费率基本上是全国统一,费率在针对地区、保险标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性方面体现得不够。

目前宁波地区保险公司提供给民营企业的保险,如企财险、雇主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它的费率体系并没有明显区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厘定。以企财险为例,宁波地区企财险行业自律是按企业占用性质分为3大类13小类设定基本费率,再根据保险金额系数和投保标的系数调整确定最低费率。这个费率体系虽然简单易行,但不适用于风险情况千差万别的民营企业,缺乏弹性。经营规范,风险小的企业觉得保费太贵,不舍得购买,风险大的企业投保欲望强烈,这势必造成赔付率上升,导致保险公司亏损。保险公司为了扭亏,就提高费率,或者一刀切,拒保某类企业,提高中小民营企业投保门槛,这进一步打击了民营企业投保欲望,造成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保险产品开发所必需的精算力量和经验数据有限,所依据的基础数据积累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难以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型民营厘定相应的费率。

保险公司经营环境是与保险企业相关联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要素提供者、销售市场上的保险购买者(客户)和竞争对手、保险中介市场上的各类中介人、再保险市场上的再保险人,以及国家(主要是指保险监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公众等。这些环境因素,或者称之为市场环节,更确切地说,整个保险市场的各个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民营企业保险业务的开展。就当前各渠道来看,相关市场的完善程度、从业人员状况、保险替代品、客户保险需求等因素对民营企业保险供给的影响最为明显。

从保险市场从业人员来看,民营企业保险的高成本、低保费,以及需求的多层次、差异化特点,要求保险企业只有通过高效管理、精细化运作才有收益可言,而拥有高素质从业人员并保持员工队伍必要的稳定性是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前提条件。保险公司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已成为制约保险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原因,难以满足开展民营企业保险的需要。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保险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保险市场各生产要素提供者来看,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经济交易的双方之间其中有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所没有掌握的关于交易方面的信息。换言之,就是交易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来说具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交易中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和专业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的一方往往比另一方在某一方面拥有更充足的信息,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保险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投保的民营企业和保险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影响保险交易的顺利实现。一是影响保险企业承保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传统的国有企业一般参保多年,保险企业对其风险状况以及相关风险数据等信息已有了一定的掌握,花费在其上的留存成本较低,而新兴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财务不健全、安全隐患多、经营短期化等原因,其逆向选择动机和道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与承保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保险公司承保新兴的民营企业要花费更大的信息搜寻成本。出于成本收益考虑,保险公司自然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不愿涉足过多。二是降低了民营企业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由于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的作用、条款费率的制定方面拥有优势,而当前民营企业又普遍对保险产品不理解且缺乏足够的保险知识,这些原因常会导致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纠纷,从而增加交易成本。特别是在理赔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往往使民营企业对保险公司产生不信任感。不论保险公司作出理赔决定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都会对下一次保险交易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可以说,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也对民营企业保险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从保险中介市场来看,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公估公司等中介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壮大,是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所必需的,然而我国的保险中介机构仅在近几年才刚刚起步,离成熟的市场要求差距甚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对传统客户,如多年以来一直承保的国有企业的了解,要远远超过对新兴的民营企业的了解,这意味着对民营企业展业需要更大的信息搜寻成本,而在保险中介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部分信息搜寻成本一般都要由保险公司自身承担,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了保险公司拓展民营企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因此,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滞后,对民营企业保险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产品供给的扩大也离不开成熟完善的再保险市场。由于民营企业在管理特点、风险特征、风险管理理念以及保险需求特点等方面都与传统国有企业有着较大差距,保险公司现有的产品并不能有效满足民营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不少民营企业只能采取自我保障或者自我保险的方式对抗自身面临的风险,保险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伴随着国有企业纷纷转制、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保险企业的主要业务对象。如果不进行产品创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保险企业业务发展将受到制约,经营困难将会逐步增加。

保险公司承保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多了两方面的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诚信比较差,投保时逆选择现象严重,选择性地投保风险大的标的;投保后,一些企业拖欠保费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保险事故发生时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如台风暴雨后,一些厂房或仓库发生内涝,被保险人不仅不积极施救,还会将滞销的产品扔到积水里增加索赔的金额。

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大多中小民营企业生产条件差、管理相对较为混乱,安全隐患多,即使有标准厂房,也被企业改造得面目全非,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企业的抗灾防损的能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防灾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没有防灾防损预案,一旦出现灾情就不知所措,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有些甚至没有记账,这给保险公司承保理赔带来极大不便,加大了道德风险。

在保险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保险市场上需要一批为客户说话,维护客户利益的一个中介机构,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选择保险产品,推荐好的保险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经纪公司。与上海相比,宁波保险市场上的经纪公司发展较晚,数量较少。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宁波民营企业蓬勃而起,然而民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产权单一化及由此形成的家族式管理,使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阻碍了民营企业经营者向职业化企业家迈进的步伐,其管理水平低下,难以跟进经营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现代管理思想。因为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和资金不足的约束,以及保险意识淡薄和诚信较差,加之宁波处于沿海地区,台风暴雨风险较大,民营企业较弱的风险掌控能力加大了赔付率。而在保险公司层面上,其业务开展侧重于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的保险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很少有满足民营企业的保险需求,使得经纪公司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交叉点和互惠利益的难度加大。再者,保险经纪公司也因为民营企业的保费低廉,考虑运营成本,不愿为其提供服务,导致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长期游离于保险市场之外。

保险经纪公司对促进保险关系的形成,完善保险市场结构,提高保险业的经营效率,维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和转嫁风险势在必行,为民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设计风险方案,指导风险转移,提供风险咨询服务,推荐好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为一些无风险知识和保险意识的企业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企业在管理中的风险,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保险经纪公司既要在大企业大型项目上做文章,也要在民营企业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上做好咨询服务。

由于民营企业保险覆盖面不大,无法在自然灾害中充分发挥对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全面保障作用。慈溪、余姚作为宁波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却有8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投保企业财产保险。2005年的麦莎台风和2008年雪灾中民营企业受灾严重,而不少企业的损失因未参加保险无法得到赔偿。

针对类似自然灾害,宁波保监局近年大力开拓企财险市场,扩大企财险覆盖面,针对宁波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火灾事故较多的特点,结合企财险竞争激烈,费率下降,赔付率居高不下,分保困难,造成风险严重积压,保险业形象和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实际,一方面指导行业协会制定企财险自律公约,具体根据宁波当地民营企业特色,确定指导性费率,遏制非理性竞争,另一方面指导各财险公司改善营销方式,加大企财险推动力度,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宁波民营经济的发展。宁波保监局在督促辖区各保险公司提高理赔质量,加快理赔速度的同时,做好保险宣传工作,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探索建立灾害风险防范和赔偿机制。

集团型、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保险潜力巨大。首先,宁波在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上已经有了几年的尝试,为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企业集团公司势所必然。其次,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资本让位于智慧的文明时代,民营企业将更加重视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将大大增加。最后,民营企业将把更多的眼光延伸到境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民营企业在未来几年中对保险业的贡献度将逐步体现。

市场风险已危及宁波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化解民营企业的市场风险,核心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是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商业保险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保障作用。

利用银行信用和争取上市融资将成为企业扩大投资规模的主要手段。银保合作渠道将是未来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随着金融与证券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将从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到借助金融实力推进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来。同时,随着上市公司审批制度的改革,民营企业的上市户数会进一步增加。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话语权将更加突出,银保合作将是未来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我市将有更多的品牌跻身国内外市场,责任险将更加具有发展潜力。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市场,责任保险市场制度已较为健全,责任险在很多涉及民生领域被确立为强制保险或者作为准入门槛,比如产品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等。而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开放市场的参与度进一步加深,必然会面临这些技术壁垒的磨合问题,所以保险意识尤其是责任保险意识会不断加深,国内民营企业的责任险具备较大潜力。

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条件,政府进一步加强指导民营企业参加商业保险,出台一系列的引导或鼓励政策。在建筑、采掘、勘探、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实施强制性的雇主责任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在省级以上名优产品中推行产品责任保险,对部分关系民生、健康的产品实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鼓励规模以上的企业为中高层管理员工、技术骨干投保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为企业普通员工投保职工补充养老保险、团体重大疾病医疗保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