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宁波朱金木雕产业的地域特色与创新发展

探究宁波朱金木雕产业的地域特色与创新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地区的糅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粽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分析宁波朱金木雕的主要发生原因有以下四点。宁波的气候条件为朱金木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本次研究将朱金木雕的形式和地域特征简单分析为如下几点:古时宁波结婚嫁娶的彩礼号称“十里红妆”,嫁妆本身称为红妆、红奁,而宁绍红妆的所有器物都是糅朱漆或泥金朱漆工艺制成,故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红妆。

裴秀颖

宁波历史悠久,7000多年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就发祥于此,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各色宁波传统工艺用材讲究、手艺精绝,宁波的传统工艺品“三金”——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朱金木雕在当地享有盛誉。朱金木雕又称漆金木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它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中心,延及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镇海、鄞州等地。史料记载,真正意义上的宁波朱金木雕源于汉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至唐代普遍应用于建筑绘金与装饰木雕。明清以后,受建筑制度的限制而逐渐转向家具、屏风等。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南宋时代,明州官府曾用漆金雕箱礼赠日本。传说唐代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招提寺时,就参考了宁波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其中的讲经殿、舍利殿等装饰风格与国内朱金木雕十分相似。明清时期,朱金木雕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从平日的摆设、到寺庙建筑装饰、居民住宅的美化,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都用到朱金木雕,它是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

宁波地区的糅漆工艺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而宁波朱金漆木雕则与汉代雕花粽漆盒金箔贴花艺术同源。分析宁波朱金木雕的主要发生原因有以下四点。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地处宁绍平原,纬度适中,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发现有木胎漆碗和漆筒。《浙江通志》记载:“明宣德年间(1426~1435),宁波泥金彩漆缥霞、描金漆器闻名……”可见,一直以来宁波都盛产漆器制品。漆器最适宜在环境湿度稍高的地方保存,温度则在15cC~35cC左右最为适宜。这是因为空气过于干燥,漆器容易发生断裂;湿度过大,则易出现变形和脱漆。宁波的气候条件为朱金木雕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据《宁波市志》记载,宁波有“材用树种”达678种,主要有松科、杉科、樟科、银杏、柏、黄杨、柳……这些木材均是传统木雕的用料。朱金木雕的木材制作选材上要做到一不裂,二不变形,三不腐朽。宁波市树香樟树在宁波享有盛誉,一般老雕师认为香樟木是雕刻的好材料,纹理平直,防蛀芳香,最适合用于佛像雕刻,朱金木雕在寺院的装饰中比比皆是。

宁波为最早的“五港”通商口岸之一,海外贸易频繁,交流甚广,有利于经济发展。宁波帮,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商帮之一,从明天启年间创始期起,以其强烈的创业精神与杰出的经营才能,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史抒写了百年辉煌。宁波人杰地灵,其中不乏“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的第一流人物。据统计,南宋时宁波科举进士达983名,其中鄞县出了4个状元,居全国之冠;仅有明一代,余姚就有进士387人,武进士43人,状元3人,大学士3人;列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历代余姚籍名人就有162位,因而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之誉。经济文化精英、名人的不断出现,扩大了宁波的地方知名度,聚集了文气、人气、商气和财气,同时反过来又推进了宁波经济文化的发展。宁波商人赚了钱之后有两件事情是最乐意做的:一是修祠堂,二是建“义庄”,其表现了对“信”、“义”等中国传统道德的执著追求。

安庆会馆藻井

天一阁、慈城古镇、安庆会馆、秦氏宗祠、郑氏十七房等等宁波古建筑,都彰显了宁波商人、宁波官宦的昔日荣耀。《明史·舆服志》规定“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官员百姓“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阁、开池塘,以资远眺”。既然在建筑有这样局限,经济富庶、官位显赫的宁波人只好把工夫用在装饰上,庙宇、祠堂、居民建筑、花轿、木床等无不施雕上漆。另外,木材较石材可以缩短建筑时间还可以在装饰上展现地位和经济实力,花纹的美化功能充分得到空间发挥。

根据《宋史·食货志》和《宝庆四明志》记载,南宋的出口手工制品中漆器是主要品种之一,可见对外贸易中出口物品很受欢迎,这就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让航海业迅速发展,加上造船工艺的技术革新,木制品的手工艺加工也随之精进。生产力的大力提高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对建筑装饰的品质有了进一步要求。朱金木雕有富丽堂皇的效果,在南方木质结构的建筑中非常具有装饰性,满足了人们的内心需求。

人们不满足青铜器的笨重和制造所需的漫长时间,手工艺配套设施的改进使木雕工艺成为可能,木雕能更全面的展现手工艺人的创作意图。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明清时期沿海经济的发达,江南地区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从慈城的孔庙到宁波的秦氏祠堂,从宁波走书到平话,在地方文化上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并且有丰富多彩的表现题材,体现儒教“忠孝”之精华,也是孕育和形成宁波朱金木雕艺术高峰的重要原因。

宁波老话“雕花带漆匠,泥水带木匠”就是说朱金木雕手工艺者要技艺纯熟,兼工带写。但如果一件木雕雕刻精湛,结果被漆色搞得一塌糊涂这件作品也就毁于一旦了,所以后期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是非常讲究的。雕刻要做到造型准确,而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就是画龙点睛,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本次研究将朱金木雕的形式和地域特征简单分析为如下几点:

古时宁波结婚嫁娶的彩礼号称“十里红妆”,嫁妆本身称为红妆、红奁,而宁绍红妆的所有器物都是糅朱漆或泥金朱漆工艺制成,故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红妆。加上为了彰显经济地位,将嫁女的排场广而告之,必然有一个宣传途径,那么在娶亲路上长长的彩礼队伍就是最好的宣传。物件丰富、工艺精湛的朱金木雕必定是人们争看的亮点。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甬式婚妆家具的市场需求,使朱金木雕工艺在婚嫁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形成实用家具装饰门类中的奇葩。其中家喻户晓的要数“千工床”和“万工轿”。

“千工床”又名“宁波雕花拔步床”,长212厘米,宽120厘米;踏步深60厘米,高28厘米。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庞。廊庞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一个,上置钟、帽筒、花瓶、镜箱、茶具、灯台;右边放马桶箱一个。后半部是卧床本体,有雕花门罩、垂带、遮枕,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及彩绘屏风。这种踏步式架子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密性强的起居空间。床内床外犹如一座亭台楼阁,而且梳妆台、点心盒、文具箱以及马桶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床内四周雕刻绘画,床外层层楼阁挂面,贴金朱漆极其富丽。

“万工轿”因制作需耗费工时近万,故称为“万工轿”,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现存于宁波保国寺的万工骄有7层楼阁,主亭5座,称“五岳朝天”。用朱金雕刻加以装饰点缀,再衬以绣片、珠翠、流苏、镜片。在轿上还雕有上百个小人物,故此轿又叫“百子轿”。花轿采用木质镂花,朱漆铺底,金箔贴花,夹以镜片,玲珑剔透,其结构前后、左右对称,制作精细而浩繁,顶部就分上下七层。反映天宫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状元、王羲之爱鹅等吉祥主题及历史人物。

宁波千工床局部

朱金木雕千工床

朱金木雕万工轿

“千工床”和“万工轿”等朱金木雕作品,是宁波明清木雕工匠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代表宁波民俗特色,佐证宁波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雕刻题材上,宁波人喜欢用吉祥图案,如如意、五子登科、百子图等。宁波人对戏曲人物也很敏感,明清时期,木雕上出现了很多戏曲人物,被称之为“京班体”。再有宁波评话俗称“武书”,以示与“四明文书(南词)”之别。除正式专业评话艺人之外,也有宁波南同和宁波走书艺人中兼讲评话,艺人中称此为“单拍”。相传宁波评话在宋、元时期已很活跃,当时瓦舍(书棚)“讲史”、“小说”已十分普遍。宁波地区非物质遗产中光曲艺就有十三种之多,可见居民的住宅上雕刻戏剧图案就不足为奇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人物、情节被广泛应用。在雕刻图案中,有艺术夸张的程式化处理,人马大于建筑,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民间表现手法,凸显宁波朱金木雕的地域特征。

朱漆木雕的“京班体”手法

宁波的朱金木雕多以樟木、椴木、银杏等木材精心雕成浮雕、圆雕、透雕,再上漆、贴金,并运用砂金、碾银、开金等工艺手段,使器物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看似一件简单的朱金木雕小器物,却要经历十八道工艺流程,大都用手工完成,很多工艺堪称绝活。单说第一道木材取料,取成片材后,需通风搁登荫凉,自然干燥至半年,以保证雕后的花板不变形、不开裂。而后打坯、修光、打磨等,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很多时候,宁波的木工同时又是漆匠。在朱金木雕工艺中,雕刻并不十分精细,人物并不雕脸部,五官神态等用漆勾勒而成。所以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十分讲究,贴金有“五先五后,四准四快”的要诀。一般来说打胚修胎之后是糙漆,接下来是第一遍打磨,第二遍打磨,第一遍生漆,第三次打磨,经过这些工作后,是灰漆、糅朱、妆金,这是上装美化的重要程序。灰漆、糅朱、妆金不仅是对木胎和雕刻的表面保护,更是在原来木胎、木雕作品的基础上给予再创造,并修补其中缺陷和不足。然后是配朱、上朱、行金底、剪金箔、贴金、扫金、拨朱、上泥银、上彩、罩漆、开脸描花,最后终成作品。这些工艺和外地木雕明显不同,而正是这种工艺使宁波的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宁波地区在居民建筑上融入儒商的装饰理念,在器具的装饰上大多象征着招财进宝,多子多孙等吉祥寓意,但装饰的奢简程度直接反映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经济状况。宁波人的生活物质富庶,使奢华之风蔓延,讲排场看重面子。位于海曙区马衙街的秦氏宗祠又称“秦家祠堂”,系秦氏后裔,旧时宁波钱业巨子秦际瀚所建,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以南北为纵轴线,由照壁、前厅、戏台、中厅、后楼、左右厢房等组成的木构建筑群。整个建筑最突出的是工艺装饰,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在木建筑中施用了大量的朱金木雕,使建筑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尤其是秦氏宗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歌山顶,穹形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桦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通过戏台的富丽堂皇显示家底厚实富有,由此可见在工艺性和利益性的统一下,朱金木雕极尽追求华美。

宁波秦氏宗祠藻井(www.daowen.com)

20世纪40年代,朱金木雕逐渐趋衰落,民间仅有少数艺人制作。为保护、发展这一传统工艺,1964年宁波工艺美术厂开始生产朱金木雕。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和日本市场,有的被当做国宾礼品赠送来访的国家元首。该厂最具代表性的朱金木雕作品,是根据任伯年的画作《群仙祝寿》创作而成屏风。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急功近利,宁波朱金木雕遭遇了其他传统手工艺的尴尬。做10年苦力才能出外谋生的木雕工人无处可寻,朱金木雕一度淡出人们的生活。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从政府层面开始了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全国和浙江省部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稳步推进。宁波朱金木雕传承基地在2005年协助完成宁波市朱金木雕的研究工作,整理出朱金木雕工艺流程,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宁波朱金木雕列为国家级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朱金木雕的唯一国家级传承人陈盖洪以其精湛的技艺,获得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以自己收藏的500多件佛像雕刻、家具等朱金木雕为基础,筹建了“朱金漆木雕艺术馆”,以自己的木雕工厂盈利产业来带动朱金漆木雕这项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看到民间力量对国家“非遗”项目传承的实际行动。目前有名气的传承人除了勤州陈盖洪之外,还有宁海黄才良、奉化童小海、东钱湖谢武宏、宁海戴新国、奉化周锡芳、宁海葛安飞等五十余人。2006年宁波朱金木雕传承基地又参与设计江苏天宁塔(目前中国第一宝塔,有139米高),塔上的佛台、穹顶、须弥座等一并受到了国内行家的一致好评,使宁波的朱金木雕工艺向外传播。宁波朱金木雕近年来为东南亚地区的著名寺院造像已达数千尊,设计生产的作品生产值达五百万以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然而现今在制作朱金木雕工艺的时候,工艺已远不如昔,制作者急功近利,朱金木雕工艺大打折扣。传统中那种熟练而完善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表现能力,以及漆工与雕工相得益影的技艺等均难再现。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抢救保护的步伐还远远跟不上它们消亡的速度。宁波朱金木雕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绩,但从政府层面上来说,无论是我国还是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都是刚刚起步。朱金木雕同样面临以下问题:第一,朱金木雕的保护工作专业人才不足,保护经费来源管道单一,各种保护机制尚待完善。第二,宁波民间美术、大量的手工技艺等重视还不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存在着盲点。第三,宁波当地目前还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开发独具慧眼的创意者和企业家。拥有高超技艺水平的朱金木雕工艺需要传承型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抢救了传承者就是留住了文化传承的血脉。

宁波朱金木雕传承人 陈盖洪

朱金木雕产业开发宁绍红妆

宁波当地政府根据朱金漆木雕的工艺特色,推出各种措施鼓励传承,如建立传承场所,目前宁波市建有包括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在内的不少生产型传承基地,另外,评选杰出传承人给予政府津贴可以刺激朱金木雕工艺的继承,给大师、杰出艺人一定的带徒津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此外,要改革传统的传承路径,尝试以学校教育的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宁波朱金木雕通过明确保护民间工艺师的来源、培养青年继承者、制定奖惩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逐渐形成一套适合宁波朱金木雕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在全球化生产社会的大环境下,制造业价值链中的3个主要环节,即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市场营销正在被解构,处于两端的环节(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正进入更有效率的现代生产型服务行业。研发设计作为新兴的“创意产业”,已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迅速集聚和发展。这一新动向,对于宁波朱金木雕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上海、南京等地大力培育创意产业的举措,已清楚地向我们传递了一条重要的信息: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号角已经吹响,产业解构调整在即。宁波朱金木雕产业下一步将把自己引向何方?是去开拓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还是专心于打造加工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各地行业办会是否也要搭建新的平台,为本地区木雕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在创新产业日益发展的今日,构建产业价值链、全面加强产业合作成为业界的共识。几年来,从构建产业链到构建产业联盟和产业生态圈,产业合作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有力推动了业务创新和产业复兴的进程。但应当看到,当前对于宁波朱金木雕的产业链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尚未真正形成。随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步伐不断加快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工艺与装饰的结合要求越来越高,产业链条越来越长,业务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要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全面复兴,就必须构建更加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价值链,为业务创新和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在电脑雕刻技术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的双重驱动下,现代雕刻技法与传统雕刻工艺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雕刻工艺正从手工雕刻向机器批量生产过渡,装饰范畴也在向多角度生活领域迈进,传统的朱金木雕逐步转变为承载各种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装饰平台。与传统的宁波朱金木雕装饰时代不同,在现代社会,木雕工艺不仅要解决一般的功用问题,而且要广泛汇聚丰富多彩的现代元素,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视觉装饰效果。显然,要汇聚丰富多彩的视觉装饰效果,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依靠手工艺人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手工艺人不仅要与社会各行各业及应用开发商携手合作,而且要与设备厂商、装潢装饰公司、花纹设计师等产业各方紧密配合。只有构建新型的产业价值链,全面加强产业合作,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应用,推进宁波朱金木雕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朱金木雕产业如何走出低谷,是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资本投入不足,朱金木雕产业要走出低谷并实现持续发展,仅仅依靠某个人,某个工艺厂单枪匹马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依靠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纵向与横向的全面合作。一个时期以来,虽然宁波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推进政策,但朱金木雕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朱金漆木雕博物馆的文化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承基地的培养面也过于狭隘。随着宁波旅游文化的演进,朱金木雕产业考虑的是如何与旅游开发商开展合作,通过业务创新向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实际应用,进而拓展更大的市场。而学校等文化机构要提倡积极开设宁波地区特色文化的系列讲座,实现文化细胞的培植。于是产业互补合作就成为一种必然。而这种互补合作,既为新型产业链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为业务创新和产业复兴开辟了新的途径。实践也充分证明,开展产业合作是推动产业复兴并走向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

宁波朱金木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手工艺品,在其历史成因和工艺特色上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宁波孕育了朱金木雕的艺术成就,它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身份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我们要吸取前人经验,结合当下宁波的新形势,发展好产业链,针对这一特色手工艺做出新举措,为区域经济建设再添浓重的一笔。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濮安国.明式家具.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

[3]吴慈.甬式传统家具十二大特色.浙东文化,1998

[4]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5]吴滨.赵维扬.甬上工巧拾萃.宁波:宁波出版社,1990

[6]陈盖洪.宁波朱金漆木雕.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图片来源:

[1]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http://www.nbwb.nel

[2]浙江文化信息网hltp://www.zjcnt.com

[3]宁海新闻网http://www.nhnews.com.cn

[4]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