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森 刘艳彬 余志伟
中小企业[2]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浙江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10,在2007年底已经达113万家。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民营经济发达,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中小企业是推动宁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整个宁波94%的社会就业、84%的工业总产值、86%的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收入,都是由近9万家中小企业完成的。宁波民营企业活力足,市场反应灵敏,成为宁波经济最大的优势。在宁波市开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传统工业改造过程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普遍建立企业网站,其中25%的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全市先后共有1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奥克斯、雅戈尔、宁波卷烟厂还荣获全国首批21家最佳信息化实践“标杆”企业称号。良好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另一个内在动力,但是相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宁波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有很大差距,大多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仍停留于被动接受阶段,信息敏感度低,缺乏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与合作,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新停留在技术模仿阶段,代加工、模仿生产为主的业务类型占较大比重,品牌运作创新能力不强。国际金融危机使上万家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批批民营企业停产、濒临倒闭和破产,甚至一些著名民营企业也未能幸免。而也有一大批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如春和集团、宁波祈禧电器有限公司等。祈禧电器在危机中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在国内市场积极打响自主品牌的同时,积极实行产业结构转型,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力度和自动化生产能力,他们的方总坚信,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创新已成为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法宝和强力引擎,公司借助主要来自产品的创新优势,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追踪国际最新科技前沿,研发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透过宁波区域经济遭遇的这场发展危机,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对创新模式产生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需求。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密切合作、有机协调。如何发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息资源优势,针对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面临的人才、资金等问题,开展系统性、实用性的创新方法研究,构建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理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传统观念认为,创新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灵感思维,创新策略往往难以捕捉,所以很难用科学方法来实现创新。现实中,创新的确通常依赖高水平的专家型人才,且投入大、周期长,而浙江中小民营企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相当短缺,创新手段以自主研发、外部引进、模仿创新为主。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限,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创新的对象不外乎理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乃至制度的创新。针对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人才、缺乏足够投入等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可归纳为如下四大方面:
第一,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再次创新——“二次创新”来形成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能力,实现更快的商业化。
第二,组合创新。通过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调、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协调、创新的显性效益和隐形效益的协调、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的协调、企业内部独立创新与外部组织合作创新的协调等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全面创新。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
第四,合作创新。中小企业之间以集群或联盟形式形成需求统一体,与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社会服务体系等进行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为企业提供了知识交流和融合的平台。在开放创新体系下,技术创新将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
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体现在选择能力、研发能力、集成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针对竞争的市场所做出的涉及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战略方针以及组织结构等诸方面所做出的一项战略选择,需要对创新中的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索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平衡,以平衡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发展。体现在技术上,企业能否将新概念通过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转化成为新产品,体现在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否能被用户认可,并获得一定的财务回报。
民营企业创新受到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的影响,三者的协同与互动水平决定了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的高低。制度创新通过企业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的优化,为创新提供动力支持;管理创新通过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为创新构筑基础;技术创新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创新,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形成相互“支撑”的三角关系。三种创新只有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塑造有机的创新发展能力。二次创新也需要掌握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组合创新、全面创新及合作创新均需要足够的各种信息背景支持,所有这些都对系统全面地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信息管理对创新的重要作用远没有引起企业和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尽管有些专家已经认识到企业的信息获取与识别能力关系着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企业创新需要知识的分享和人才之间的有效协同,知识管理水平、网络对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与提升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机理方面缺乏系统研究,从而无法有效地指导中小企业的创新实践。
目前,浙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期,从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形式正在发生如下转化:第一,从专家创新向集体创新转化,需要创造全员创新的氛围和条件;第二,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化,着眼于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从员工分散创新向全员协同创新转化,着力实现“1+1 >2”的协同创新效益;第四,从着眼于组织发展的创新向着眼于组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创新转化,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第五,从局限于职务创新向与跨职务创新相结合的转化,通过职务与跨职务交叉创新的结合,在最大范围内激活全员创新潜力。
一般认为,创新依赖人才和资金。但根据2001年数据,浙江省科技人员分布于企业的比例(76.6%)甚至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科技人员的总数与某些较小的发达国家差距不是太大,但是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却相差甚远。从资金角度看,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额度较大,但对于浙江省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小的行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其行业创新的作用都不显著,由此推测资金并不是影响创新的最关键因素。转型升级时期急需的是与信息时代背景和转型需求相吻合的创新理论、方法及工具的支持。
目前常用的创新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5W2H法,仿生法、逆向法、技术转移法,TRlZ理论、复合法、排斥法等。创新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往往都过于依赖创新者的知识背景、经验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对信息资源的深层利用不足,在系统性的方法体系和辅助创新的信息支持平台方面有待于加强,为实现借助龙头企业的知识扩散带动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目标,突破制约中小企业转型期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必须从依赖高素质人才和资金的创新模式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息化、流程化创新模式转型。
后金融危机时代客户需求信息、市场竞争信息的快速变化和各种发展机遇同时并存,单靠老板及少数高层人员很难及时把握准确全面的信息进行创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环境多变的信息时代充斥着各类信息,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等隐藏着对企业创新有价值的信息,但由于信息加巨大、更新快,往往无法短期内有效收集和识别、处理,造成信息淹没。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查询到大量信息,在传统搜索引擎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处理可以帮人们发现从特定条件出发到达目标的策略、步骤等,以信息管理和学科交叉进行创新将是未来中小企业创新的大趋势。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相对有限,创新需要与外界合作,因而对信息和创新方法的需求更为明显。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流程化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学科,已成为广义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之一,在识别、搜索、诊断、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创新、策略生成1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向人们展示了可拓学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拓学以形式化模型处理矛盾问题的方法为信息收集与变换、创新策略生成等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信息管理中增加可拓变换的方法,可以逐步实现智能性更高的策略搜索,促使信息搜索向创新策略搜索转换,实现信息时代的创新模式转型。
创新往往意味着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成功。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背后,仍然存在一定的规律。利用可拓学理论与方法,可以使人突破思考角度的局限,激发出更多的发散思维方向和创意,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可拓学以形式化、流程化的方法实现全员创新,不是把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呆板化,而是立足于弥补人的思维灵感难以捕捉、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足,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可拓学和人的“真正的创新”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创新需要高水平专家的误区,使创新真正迈上科学之路。
将信息管理与可拓学相结合,形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流程化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信息管理与可拓变换的中小企业流程化创新模式
第一,相关记录和信息收集。普通文员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信息(如市场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客户预期目标等)并记录、储存,逐渐积累形成用于创新的信息资料基础库。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产生了信息爆炸和知识过载等问题,借助搜索引擎、智能知识管理等实现创新有效信息的识别、收集,并研究基于可拓学基元理论和本体论的信息存储技术,为创新构建素材库。
第二,创新路径选择。从论域、关联准则和元素等三个角度入手,再分别从条件、目标出发,结合对现有条件和目标的发散思考,把所有可能的创新路径列出来,逐一对比、试验,这类工作由普通员工即可完成。这里论域是指问题所处的空间、时间等范围;关联准则是判断问题是否解决和满意的标准、程度等;元素是指问题包含的各组成成分。
第三,流程化、形式化的变换。有了前面的基元信息收集、发散思考、形式化表达和途径分析,就可以用看得见的类似在棋盘上下棋子的方式反映创新方案生成的可能性及其内在关系,利用可拓变换理论加工信息,表达创新的过程。如创新路径选择可以从论域、关联准则和元素等三个角度人手,再分别从条件、目标出发,结合对现有条件基元和目标基元的扫描式发散思考,把所有可能的创新路径列出来,通过流程化、形式化的变换,可以用下棋的方式反映创新方案生成的可能性及其内在关系,逐一启发思考的方向和内容,利用可拓变换生成备选的创新方案。这类工作一般业务水平的员工即可胜任。
第四,方案组合与评价。对变换得到的初始方案进行运算与组合,生成更多可行策略,然后对方案进行筛选和评价,选出可行的方案去实施。选择工作中高级业务水平的员工即可胜任。
该模式下,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各种背景信息和经验知识等发散出足够多的方案并评价、选择、组合,最终形成可行方案。创新策略生成的解空间路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策略生成的解空间路径图
研究可拓集合及可拓变换理论在基于信息管理的创新策略生成中的应用,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流程化、形式化的创新策略生成方法体系。该方法不排斥基于灵感思维的创新,而是启发员工思考的方向,激发更多创意。
信息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的质量。通过文献分析及调研分析中小企业创新中的问题,进一步构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创新平台系统如图3所示。借助平台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首先收集创新所需的相关信息,建立创新的基元信息库。其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搜索技术和Web挖掘等技术,提取关键词并形成属性表,按基元形式存入数据库。
第二,专业知识体系。对经典著作和专业书籍中的知识点按基元重新整理,存入基元库。
第三,经验知识。把企业优秀员工的经验知识进行分享、整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后存入基元库。
第四,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模式知识。从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和行业数据库中挖掘传统手段无法获取的模式知识,整理后存入基元库。
第五,创新方法知识。从TRlZ理论等其他创新方法中吸取创新的属性、方法知识,扩充到基元库中。通过对信息与知识进行收集与存储,建立创新的基元库,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逻辑细胞。
其次,利用本体技术和可拓学理论,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储存为树状可遍历的创新基元库。如市场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发展趋势等。
第三,存储可拓集合用于创新的变换、加工方法,形成辅助创新的方法库。
最后,经评价、选择、组合形成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存入基元库,丰富创新的素材,提高后续创新的效率。
图3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辅助创新平台
通过分析当前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人才和资金都不是影响创新能力的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瓶颈在于流程化创新方法的不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创新模式转型的方向,应该是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实现流程化全员创新。将中国原创学科可拓学的理论方法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息管理相结合,构建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和创新策略生成方法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种新途径、新模式,形成一套简单、实用的系统化的全员创新模式。该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浙江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潜力,利用宁波市已有的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成果,形成与产业集群及现有创新平台相互促进的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网络化全员创新新局面。(www.daowen.com)
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借助信息管理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爆炸与创新有效信息的识别、收集策略,基于信息管理与可拓变换的创新策略生成方法等。在引入可拓学理论,构建基于信息管理的中小企业全员创新的方法论平台,让宁波中小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弥补在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不足,减少对高水平专家的过度依赖,使普通员工逐渐成为创新的实践者等方面都有一些新方法、新模式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
主要参考文献:
[1]http://www.ce.cn/xwzx/gnsz/zg/201003/12/t20100312_21105090.shtml,20 ɪ 0-03-12
[2]樊丽淑,楼慧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及破解——基于宁波、无锡、绍兴、台州的调查分析[J].企业家信息,2008.6:110-112
[3]尚增健.渐进式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机理的个案分析[J]管理世界,2002(6)
[4]吴晓波.二次创新的周期与企业组织学习模式[J].管理世界,1995(3)
[5]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1997(6):56~61
[7]许庆瑞,郑刚,俞子达等.全面创新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科研管理,2003(5):01~07
[8]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J].管理学报,2006(2): 135-142
[9]张军,鲍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初探[J].软科学,2005,19(3):85~87
[10]李京文,任伶.通过合作创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4):102~104
[11]陈钰芬.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81~86
[12]王一呜,王君.关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5(7):10-14
[13]盛世豪.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几个问题[J].科研管理,1994(5)
[14]杨艳,朱恒源,吴贵生.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解构与演进[J]∙经济管理,2007(9):30~35
[15]贾生华,邬爱其,疏礼兵.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浙江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9(6):213~217
[16]黄攸立,吴□,叶长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子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24~29
[17]孔曙光,陈玉川.企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4):185~186
[18]董小英,蒋贵凰,刘倩倩.知识管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6,46(1):956~963
[19]王树林,吴晓薇.网络关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07-112
[20]宝贡敏,杨志蓉,谢章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结构模型分析——以浙江省中小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06,27⑴:62~69
[21]郑亚莉,杨益均,陶静娜.FDI与浙江自主创新: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6):22-29
[2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3]Teminko,J.,Zusman,A.and Zlotin,B.,Systematic innov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RIZ[M].NewYork: CRC Press.1998
[24]康长杰,陈劲.排斥性创新: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6(2):108~113
[25]杨菊萍,贾生华.知识扩散路径、吸收能力与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基于浙江省3个传统制造业集群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9,30(5):17-24
[26]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7]涂序彦.可拓学——研究“矛盾转化,开拓创新”的新学科[J].中国工程科学,2000,2(12):97
[28]蔡文,杨春燕,陈文伟等.可拓集与可拓数据挖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9]李兴森,李萍,朱正祥.可拓思维辅助企业管理创新[J].科技智囊,2009(2):40-43
[30]李立希,杨春燕,李铧汶.可拓策略生成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
[31]Chen,Ke-Zhang and Feng,Xin-An,A gene-engineering-based design method for the innovation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J].2009,2(20):175~193
[32]吴强军,郭晶,吕品.浙江技术创新源头的结构性和非结构性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2(5):39~42
注释
[1]系宁波市软科学基金(项目号2009A10O33)与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号090GKCAO30)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根据国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本论文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是指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的非公有制工业类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