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农村居民消费助推经济持续增长:基于支出系统模型分析

宁波农村居民消费助推经济持续增长:基于支出系统模型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宁波经济走向已呈现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我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7年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而居住、交通通讯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虽然各年份间变动较大,但总体来看仍高于其他支出。

宁波农村居民消费助推经济持续增长:基于支出系统模型分析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课题组

2008年下半年,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宁波市作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城市,受到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为明显。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统一部署,相继出台多项举措。目前,宁波经济走向已呈现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

但从宁波市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来看,1~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呈回升势头,但外需不足仍然制约着我市经济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就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适时进行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转变,实现以促进消费增长为目标的结构调整,最终实现经济的良性、持续、稳定增长。本文利用2002~2008年宁波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数据,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为主要分析工具,力求找出宁波市农村居民消费的结构特征、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以及收入、价格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就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出相应建议。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是经济学家C.Luch(1973)在计量经济学家R.Stone(1954)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该模型假定:1.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2.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

Vi=PiXi+Bi(Y-∑PiXi),i=l,2,3,∙∙∙n(1)

式中V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Pi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Y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i为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i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Bi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Y-EPiXi)对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它应该满足O<Bi<l,∑ Bi<l;对于截面资料,模型(1)中的(PiXi-BiEPiXi)中的价格Pi在同一截面上是不变的,可以作为已知数,所以它是一项只与i有关的常数,设为Ai,则有:

以上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本分析思路。与线性消费支出模型等分析工具相比,该模型考虑了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没有价格资料的情况下进行需求价格弹性分析。此外,还可以直接运用横截面数据资料来进行基本需求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并根据我国通用的划分方法,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为8项:①食品支出,包括粮食、副食品、烟、酒、糖及其他食品。②衣着支出,包括服装、衣料及衣料加工费、鞋、袜、帽等。③居住支出,包括住房、水、电、燃料等。④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家庭服务等。⑤交通和通讯支出,包括家庭交通工具及维修、交通费、通讯工具、邮电费。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包括各类教育费、文化娱乐费、书报费等。⑦医疗保健支出,包括医疗器具、医药费、保健用品等。⑧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个人用品、理发美容用品、旅游、服务及其他用品。

根据表1~7中的宁波市2002-2008年不同收入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大类商品或服务的人均消费支出两项数据,依据ELES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运用SPSS软件估计(3)式中的参数Ai、Bi,其中Bi即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Y-EPiXi)对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具体估算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系数Ai估计值

表2 系数Bi(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

从表2 Bi的估计值,可以得出2002年至2008年宁波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各支出项目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现阶段我市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的50%~60%用于消费。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2002年至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0.413到0.623不等,其中极小值和极大值分别为2002年和2003年。2004年至2008年5年间虽有增减,但都稳定在0.5~0.6之间,即现阶段我市农村居民将新增收入的50%~60%用于消费。

2.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具有显著影响。

我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7年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我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从2003年开始,我市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2003年变动也最大,由2002年的0.413猛增为0.623,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

3.我市农村居民主要增加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

从农村居民各支出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来看,除2005年外,2002年至2008年间其他年份的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都位居前3位。其中食品支出边际消费倾向,2002年至2007年间都位居第1位,并且2002年至2006年间一直呈上升趋势,从0.127增至0.196,其后年份虽有所下降,但仍位居前列。而居住、交通通讯支出边际消费倾向虽然各年份间变动较大,但总体来看仍高于其他支出。

4.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层次仍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交通通讯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达0.159,首次超过食品支出,表明我市农村居民已不再把食品消费作为提高生活水平的最主要消费类别,已由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过渡至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初始阶段。但从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支出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来看,7年间变动幅度都不大,如2002年其他商品与服务支出边际消费倾向为0.020,2008年也仅为0.023。这表明我市农村居民在高质量的医疗保健、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日常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意愿仍较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难以深入。

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需基本消费量的货币支付。在估计出(3)式中的参数后,由(4)式计算出Σ PiXi,即总基本需求支出;并根据(5)式计算出PiXi,即各支出项目的基本需求支出。估算结果详见表3:

表3 我市农村居民基本需求支出估计值(单位:元)

1.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成本上升趋势明显。

估算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已由2002年的人均3682元上升至2008年人均6166元。其中,2004年、2007年、2008年变动较大。尤其是2007年、2008年,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增幅连续两年都较大,其中既有价格因素,如2007年、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4.3、105.4,都为2002年来的新高。但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整体提高较快、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加,应该是我市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支出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

2.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水平和能力仍较低。

生活消费支出减去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的剩余部分,即为用于发展和享受的消费支出。2002年至2008年间,虽然我市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从2002年的18.3%增至2008年的32.8%,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间反复升降,至2008年仍徘徊在30%左右,与2003年比重相当。(详见表4)

表4 我市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

我市农村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水平较低,根本原因在于收入水平仍不高,基本消费需求支出仍相对较高,从而造成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能力不强。从表5可以看出,虽然2008年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占纯收入比重较2002年约下降10个百分点,但仍超过50%,即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一半多仍需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制度约束下,基于未来保障需求,用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收入更少。

表5 我市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占纯收入比重

3.低收入群体生活消费支出低于基本消费需求。

按照我国通行的五等分法,将收入最低的20%的农村居民划为低收入户组。从表6可以看出,2002-2008年我市农村最低收入户的生活消费支出,与同年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从69.1%至92.5%不等,都小于1,即最低收入户的生活消费支出都低于相应年份的基本消费需求支出。这说明我市虽然是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农村居民中最低收入群体仍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但从2008年最新情况来看,低收入群体生活消费支出约相当于基本消费需求支出的92.5%,较200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差距已经大为缩小。

表6 2002~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最低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从2008年各支出项目对比来看,交通、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以及医疗保障已超过基本需求支出,主要原因在于此类支出项目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更显刚性。而其他支出项目都没有达到基本消费需求,尤其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项目,仅约相当于基本需求支出的70.3%,这也表明“家电下乡”等政策对于拉动我市农村低收入群体消费具有较大的针对性。(详见表7)

表7 2008年我市农村最低收入居民各消费项目支出与基本需求支出之比

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条件下,收入每变动百分之一带来的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它反映各类消费需求对于收入变动的灵敏程度。用Ei表示需求收入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Ei=Bi*Y/Vi

根据表1、表2的估计值和人均纯收入,可计算出各年份的需求收入弹性,如表8所示:

表8 需求收入弹性估计值

1.食品、医疗保健类消费对收入变动不灵敏。

从上表可见,2002年至2008年期间我市农村居民各项生活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中,食品、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系数始终相对较低,表明其对收入变化反应不敏感,这是由二者刚性需求强的消费特点所决定的。

2.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消费受收入变动影响较大。

与2002年相比,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近年来明显变大。并且自2005年以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稳定在0.8左右,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稳定在0.7左右。这表明长期来看,我市农村居民相关消费需求越来越受收入影响,并在短期内与收入增速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幅关联。

3.收入变动对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影响最大。

收入变动对于我市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交通和通讯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2002年至2007年间都维持在1.0左右,2008年高达1.59,即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通讯支出增加1.59个百分点,收入对交通和通讯消费影响明显加大。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在2002~2006年间都不高,但2007、2008年连续两年超过1.0,表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市农村居民在享受型特征明显的消费项目上的支出会增加得更快。

4.居住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变动幅度较大。

从表8可以看出,居住类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各年份之间变动幅度较大,如2003年高达1.44,而2005年仅为0.23。这与居住类消费需要长期积累、一次性投入较大的特点存在一定关联。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会导致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其体现了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类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其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强度。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p=[(l-Bi)*PiXi/Vi]-1,根据该公式计算各项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结果列入表9。

表9 需求价格弹性估计值(www.daowen.com)

1.多数消费项目受价格影响越来越大。

多数消费项目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都变得越来越灵敏。具体来看,除食品、居住外,2008年其他支出项目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都为2002年以来的最大值,这说明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受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经济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已经进入发展型、享受型初始阶段,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与基本生活消费相比,这类消费对于价格的变动更为灵敏。

2.交通和通讯消费对于价格变动反应最为灵敏。

从表9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2003年),2002年至2008年间,交通和通讯消费对于价格的变动反应都是最灵敏的。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受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影响,该类支出项目的总体价格水平是不断下降的。这也是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该项支出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3.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受价格变动影响明显变大。

从各年份对比来看,该类消费支出受价格影响总体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态势,如2002年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仅为-0.211,但2008年已达-0.567,变动幅度最大。这与该类消费品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为主,居民消费更多考虑价格因素有关。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受价格变动影响明显变大,也从侧面说明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已经进入到发展、享受型的阶段。

4.医疗保障消费受价格变动影响相对较小。

总体来看,医疗保障消费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较小,受价格变动影响小。如2008年,该类消费对于价格的灵敏程度仅高于居住消费,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该类消费的刚性特点以及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是对价格变动反应不灵敏的主要原因。

1.从发展型、享受型特征比较明显的消费项目越来越受收入、价格变动影响,以及不再把食品消费作为提高生活水平的最主要消费类别来看,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已经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到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阶段;但受收入水平、社保广度和深度的限制,我市农村居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层次仍较低。

2.尽管我市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消费水平仍低于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紧密结合。

3.从消费结构来看,偏向于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项目,如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都受到收入、价格因素的较大影响。而这类消费本身也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1.进一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收入决定消费,居民消费根本上取决于当期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因此,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最为根本的举措就是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特别是在我市农村居民消费已进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初始阶段的背景下,消费的增长将越来越受到收入变动的影响。

为此,一要加快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收益。具体来说,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二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特别是在农地流转方面,应完善相应管理和服务,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必要的政策与监管环境;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值增值;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管理,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降低交易成本。

二要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一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复苏、“用工荒”再次出现的经济背景下,此举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缓解用工紧张;二是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亦教亦产、产教合一的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增强在非农领域的就业能力。

此外,对于农村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也应特别关注。这一群体尽管消费能力不强,但消费意愿较高,是潜在的消费增长点。因此还应加大对低收入农民的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对于他们的就业、创业等,也应在财政、砸资上多加扶持。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力度。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从2002~2008年各项生活支出的需求收人弹性来看,多数小于1,即消费对于收入反应并不灵敏,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社保仍不够健全,农村居民基于未来保障需求,消费心理趋于谨慎。

虽然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保”、“土保”和“城保”等各种养老保险的施行,农村居民社保不健全的现状得到一定改观,如我市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8%,达到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为32.3%,比2007年增加5.1个百分点。但整体来看,农村社保覆盖面仍需扩大,保障力度仍需加强。

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充分考虑我市现有财政能力和持续力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基本精神,依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社保投入,大幅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的层次,降低农村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

3.顺应消费结构特征变化,强化消费市场监管

我市农村居民消费进入到发展型、享受型阶段后,未来消费的增长点必然也会相对集中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发展型、享受型特征明显的消费项目。为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此类消费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乡镇商品市场建设的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得到保障,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二是完善和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维权监管体系,维护良好的农村市场环境,确保农村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对于一些拉动农村消费的专门政策举措,如“家电下乡”等,要有配套的质量监管措施。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品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将有利于满足我市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有形物质产品市场供给体系的同时,需加大文教、娱乐、旅游等无形服务产品的提供和市场的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完善农村服务市场销售体系布局,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课题组组长:陈燕芬
课题组成员:金小天 姜波(执笔))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博雅.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经济前沿,2009(5)

[2]管福泉.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5(4)

[3]卢启程,范蕾,邹平.云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一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

[4]洪名勇,李口.贵州苗族农户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6)

[5]曹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经济日报,2009-11-5(10)

[6]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宁波市2008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宁波统计(内刊),2009(45)

附表1:

2002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2:

2003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3:

2004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4:

2005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5:

2006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6:

2007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附表7:

2008年宁波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

注:①附表1~7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宁波统计年鉴》;②相关数据按照四舍五入法进行了取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