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指标分析:揭示内部联系

指标分析:揭示内部联系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动比率是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如果流动比率比上年发生较大变动,或与行业平均值出现重大偏离,就应对构成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另外的流动资产,包括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称为非速动资产。这些情况,外部分析人不易了解,而内部人员却有可能做出估计。

指标分析:揭示内部联系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组成许多有意义的财务比率。这些比率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些财务比率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的高低,是任何与企业有关联的人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债权人而言,企业的偿债能力高低关系到其债权是否能及时回收,利息是否能按期取得。对投资者而言,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欠佳,就会使企业的资金因主要用于偿债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盈利受到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而言,一旦偿债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由于债务按到期时间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所以偿债能力分析也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部分。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其流动资产偿还在1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企业有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以至生存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偿还流动负债,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信用等级,还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影响企业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故而也将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称为“变现能力比率”。除此之外,经营活动创造现金的能力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常用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分析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与现金流量有关的现金流量比率和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这里主要介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全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以用于偿还短期债务,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债的保障。

流动比率是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同业比较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流动比率的计算简单,得到广泛应用。

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的流动比率数值。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通常有明显差别。营业周期越短的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越低。过去很长时期,人们认为生产型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好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才能保证企业最低的短期偿债能力。这种认识一直未能从理论上证明。最近几十年,企业的经营方式和金融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流动比率有降低的趋势,许多成功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

如果流动比率比上年发生较大变动,或与行业平均值出现重大偏离,就应对构成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寻找形成差异的原因。为了考察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有时还需要分析其周转率。

流动比率有某些局限性,在使用时应注意:流动比率假设全部流动资产都可以变为现金并用于偿债,全部流动负债都需要还清。实际上,有些流动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变现金额有较大差异,如产成品等;经营性流动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不能全部用于偿债;经营性应付项目可以滚动存续,无须动用现金全部结清。因此,流动比率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粗略估计。

(2)速动比率。构成流动资产的各个项目的流动性有很大差别。其中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各种应收、预付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称之为速动资产。另外的流动资产,包括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称为非速动资产。

非速动资产的变现时间和数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①存货的变现速度比应收款项要慢得多;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做处理,或者已抵押给某债权人,不能用于偿债;存货估价有多种方法,可能与变现金额相差悬殊。

待摊费用不能出售变现。

③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的数额有偶然性,不代表正常的变现能力。因此,将可偿债资产定义为速动资产,计算出来的短期债务存量比率更令人可信。

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称为速动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假设速动资产是可以用于偿债的资产,表明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偿还保障。

如同流动比率一样,不同行业的速动比率有很大差别。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上的应收账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这些情况,外部分析人不易了解,而内部人员却有可能做出估计。

(3)现金比率。速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可直接用于偿债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它们与其他速动资产有区别,其本身就是可以直接偿债的资产,而非速动资产需要等待不确定的时间,才能转换为不确定数额的现金。

现金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称为现金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假设现金资产是可偿债资产,表明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现金资产作为偿还保障。

现金比率反映的是用现金资产可以偿还多大比重的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时现金支付能力越强。但是,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角度考虑,现金比率并非越高越好,因为现金比率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中过多的资金处在获利能力较差的现金资产状态,企业的流动资产未能得到有效的运用,资产的管理效率较低。

(4)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上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都是根据财务报表中资料计算的。还有一些表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相当大。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应尽可能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主要有:

①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但会在董事会决议中披露。

②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企业可能有一些长期资产可以随时出售变现,而不出现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中。例如,储备的土地、未开采的采矿权、目前出租的房产等,在企业发生周转困难时,将其出售并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③偿债能力的声誉:如果企业的信用很好,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暂时困难比较容易筹集到短缺的现金。

降低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有:

①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如果它的数额较大并且可能发生,就应在评价偿债能力时给予关注。

②经营租赁合同中承诺的付款,很可能是需要偿付的义务。

③建造合同、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也是一种承诺,应视同需要偿还的债务。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承担的长期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趋势角度讲,企业债权人和所有者不仅关心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关心长期偿债能力,以便于债权人和所有者通过分析全面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制约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管理效率。用来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已获利息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取得的。它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资产负债率还代表企业的举债能力。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举债越容易。如果资产负债率高到一定程度,没有人愿意提供贷款了,则表明企业的举债能力已经用尽。

通常,资产在破产拍卖时的售价不到账面价值的50%,因此资产负债率高于50%则债权人的利益就缺乏保障。各类资产变现能力有显著区别,房地产变现的价值损失小,专用设备则难以变现。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同,与其持有的资产类别有关。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是资产负债率的另外两种表现形式,它和资产负债率的性质一样,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表明1元股东权益借入的债务数额。权益乘数表明1元股东权益拥有的总资产。它们是两种常用的财务杠杆计量,可以反映特定情况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之间的倍数关系。财务杠杆表明债务的多少,与偿债能力有关,并且可以表明权益净利率的风险,也与盈利能力有关。

(3)长期资本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是指非流动负债占长期资本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100%

长期资本负债率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的结构。由于流动负债的数额经常变化,资本结构管理大多使用长期资本结构。

(4)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息税前利润为利息费用的倍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通常,可以用财务费用的数额作为利息费用,也可以根据报表附注资料确定更准确的利息费用数额。

长期债务不需要每年还本,却需要每年付息。利息保障倍数表明1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收益作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如果利息支付尚且缺乏保障,归还本金就很难指望。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数额。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公司拥有的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的数值反映了企业息税前利润相当于本期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企业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具有足够的能力偿还利息,否则相反。而对于某一特定企业来说,利息保障倍数多大为宜并无一定之规。分析时需要将企业的这一指标与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业中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进而为本企业制定一个适宜的指标数值。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上述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的,还有一些表外因素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①长期租赁。当企业急需某种设备或厂房而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时,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财产租赁的形式包括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形成的负债大多会反映于资产负债表,而经营租赁则没有反映于资产负债表。当企业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就形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筹资,到期时必须支付租金,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企业经常发生经营租赁业务,应考虑租赁费用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②债务担保。担保项目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涉及企业的长期负债。有的涉及企业的流动负债。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应根据有关资料判断担保责任带来的潜在长期负债问题。

③未决诉讼。未决诉讼一旦判决败诉,便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要考虑其潜在影响。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其资产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周转状况。营运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营运状况的好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在供、产、销各环节中,销售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收回最初投入的资金,顺利地完成一次资金周转。这样,就可以通过产品销售情况与企业资金占用量来分析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高低是通过有关资产在1年内周转速度的快慢来反映的。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有3种表示形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www.daowen.com)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应收账款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从理论上说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非全部销售收入。因此,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取代销售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销售收入计算。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金销售是收现时间等于零的应收账款。只要现金销售与赊销的比例是稳定的,不妨碍与上期数据的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次数。问题是与其他企业比较时,不知道可比企业的赊销比例,也就无从知道应收账款是否可比。

②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业绩评价时,最好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③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这种周转天数的减少不是好的业绩,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减值准备的数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应收账款减值的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④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计算,称为“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

⑤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例如,甲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18天,信用期是20天;乙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是15天,信用期是10天。前者的收款业绩优于后者,尽管其周转天数较多。改变信用政策,通常会引起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信用政策的评价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周转天数的缩短。

⑥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终点是现金。正常的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的存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销售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促使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而现金收不回来。

总之,应当深入到应收账款的内部,并且要注意应收账款与其他问题的联系,才能正确评价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存货的比值。也有三种计量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

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在计算和使用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为了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需要计量存货转换为现金的数量和时间,应采用“销售收入”。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为系统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识别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计算周转率。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实际上,两种周转率的差额是毛利引起的,用哪一个计算都能达到分析目的。

②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低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所以存货不是越少越好。

③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销售增加会拉动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增加,不会引起周转率的明显变化。但是,当企业接受一个大的订单时,先要增加采购,然后依次推动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最后才引起收入上升。因此,在该订单没有实现销售以前,先表现为存货等周转天数增加。这种周转天数增加,没有什么不好。与此相反,预见到销售会萎缩时,先行减少采购,依次引起存货周转天数等下降。这种周转天数下降不是什么好事,并非资产管理的改善。因此,任何财务分析都以认识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为目的,不可根据数据的高低作简单结论。

④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类存货的明细资料以及存货重大变动的解释,在报表附注中应有披露。正常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是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金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动,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因此,在分析时既要重点关注变化大的项目,也不能完全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其内部可能隐藏着重要问题。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的比值,也有三种计量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明流动资产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是1元流动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期末流动资产转换成现金平均所需要的时间。流动资产与收入比,表明1元收入所需要的流动资产投资。

通常,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绝大部分,因此它们的周转状况对流动资产周转具有决定性影响。

2.非流动周转情况分析

(1)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这项比率主要用于分析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它表示每1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可发挥多少元的销售效能。该比率越高,说明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管理水平越好。如果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则说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2)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非流动资产的比值,也有三种计量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分析时主要是针对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分析投资与其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和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3.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总资产之间的比率。它有三种表示方式:总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天数、总资产与收入比。

总资产周转次数表示总资产在1年中周转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在销售利润率不变的条件下,周转的次数越多,形成的利润越多,所以它可以反映盈利能力。它也可以理解为1元资产投资所产生的销售额。产生的销售额越多,说明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效率越高。习惯上,总资产周转次数又称为总资产周转率。

以时间长度表示的总资产周转率,称为总资产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365÷总资产周转次数

总资产周转天数表示总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盈利性越好。

总资产周转次数的倒数,称为“总资产与收入比”: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1/总资产周转次数

总资产与收入比表示1元收入需要的总资产投资。收入相同时,需要的投资越少,说明总资产的盈利性越好或者说总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

一般说来,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获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

1.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盈利能力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出、耗费和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来研究和评价企业获利能力。

(1)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单位营业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从销售净利率的指标关系看,净利润额与销售净利率成正比关系,而营业收入净额与销售净利率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营业收入净额的同时,必须降低营业成本,以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销售净利率可分解成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和销售期间费用率等。

(2)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营业收入净额与营业成本之差。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表示单位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补偿各项期间费用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可能盈利。提高销售毛利率的关键是降低营业成本,营业成本越低,销售毛利率越高,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降低营业成本主要有降低进货成本、加工成本和储存成本等。

2.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盈利能力是指企业经济资源创造利润的能力,其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利润率等。

资产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它反映公司从1元受托资产(不管资金来源)中得到的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资产利润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虽然股东的报酬由资产利润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但提高财务杠杆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往往并不增加企业价值。此外,财务杠杆的提高有诸多限制,企业经常处于财务杠杆不可能再提高的临界状态。因此,驱动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是资产利润率。

公式中的“总资产”的计量有三种选择:

①使用年末总资产。其缺点是年内变化大时不具有代表性。

②使用年末与年初平均数,季节性企业的期末数较低,代表性也不理想。

③使用12个月末的平均数,外部分析人的数据来源有问题,也比较麻烦。凡是财务比率的分子和分母,一个是期间流量数据,另一个是期末存量数据,在确定存量数据时都会遇到类似问题。

3.资本盈利能力分析

资本盈利能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取得利润的能力,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权益净利率等。

权益净利率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率,它反映1元股东资本赚取的净收益,可以衡量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权益净利率的分母是股东的投入,分子是股东的所得。对于股权投资人来说,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性,概括了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