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借势资本,企业盈利能力递增

借势资本,企业盈利能力递增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势资本,能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决策风险。借势资本,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一般情况下,优质的壳资源往往是处于夕阳行业,主营业务增长较为缓慢,盈利少或者是不盈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借壳上市与IPO的不同之处就是,借壳上市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换言之,就是企业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对壳公司原有股东进行利益让渡。除此之外,顺丰也面临着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

借势资本,企业盈利能力递增

面临危机下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如何快速突围市场困境、实现企业转型,做大做强?

面临着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如何获得创新红利,率先跳出价格战的泥潭?

面临着产品创新优势萎缩,企业如何通过股权的重塑获得先动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这一切的答案,都与资本的支持有着紧密的联系。

资本市场是助力企业成长的场所,也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

如果说发展中的企业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那么资本市场就是小树脚下的一片沃土。在这片沃土下小树能获得更充足的养分,更茁壮地成长。所以说,通过借势资本,企业更容易做大做强。

借势资本,能降低资金成本,从而降低财务风险。一直以来,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银行贷款审批慢、资料多、金额小,附加条件多;企业债券流通率低,受众面小;社会融资体系利息高。可以说,融资问题束缚了企业发展的手脚,使得不少企业错失了抓住转型升级或业务扩大的发展良机。

在此情况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解决方式。当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来,以债券换股权,不再以利息形式获利,而是以企业市值所带来的收益实现获利。这样,企业既获得了资金,还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降低了财务风险。

借势资本,能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决策风险。资本的介入优化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不再是企业创始人或创始团队的“一言堂”,投资者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投资经验为企业运营建言献策。这种多方共同参与决策的机制,规避了风险,使企业运作更为规范。

借势资本,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大多数投资机构都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投资者在投资某个企业后,就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投资者为了共同的利益,会尽全力帮助企业的发展。

例如,熟悉国家优惠政策的投资者可以帮企业申请政府扶持资金、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有大企业合作资源的投资者可以为企业介绍客户,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就像是一个迈进新的朋友圈的人,在这里,企业获得的不只是钱,更是“路子”和“资源”。在资本的驱动下,这些钱、路子和资源都成为企业发展路上的“良师益友”。

资本市场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人脉资源和物质资源,然而想要进入资本市场绝非易事。

企业上市的常规路径是首次公开募股,即IPO,但IPO不但审核严格,门槛较高,还费时日久。

那些处于成长期或转型期的企业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钱的问题。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这市场急速发展的当下,融资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快速融资呢?不少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捷径——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就是企业通过持有某一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掌握该公司的控股权,这个上市公司就是所谓的壳公司,之后再进行资产重组,把自己公司的资产与业务注入壳公司。这样,企业就可以绕开IPO申请阶段,避开IPO对企业的严格审核和对产业政策的相关要求,直接获得上市资格。因为借壳上市绕开了IPO的流程,也就大大缩短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

壳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就是上市公司在参与资本游戏的过程中,阵亡或是濒临死亡的“尸体”,本身是不具有复活的能力和价值的。但在证券市场利益博弈的共同作用下,壳公司却扮演着资本市场中最为玄幻的角色。

而随着壳上市限制的加大,优质的壳资源越发稀缺,所以,企业在选择壳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甄选,规避风险。一般情况下,优质的壳资源往往是处于夕阳行业,主营业务增长较为缓慢,盈利少或者是不盈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种壳资源是可以以合理的价格收购的。(www.daowen.com)

那么企业选择壳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考虑市值的大小。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是否优质的首要标准。对于借壳方来说,最大的成本是借壳后权益被原有上市公司摊薄。借壳上市与IPO的不同之处就是,借壳上市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换言之,就是企业为了获取上市资格对壳公司原有股东进行利益让渡。

借壳方重组后的股权比例主要取决于估值大小和上市公司市值。壳公司市值越小,重组后借壳方的股东占比就越高,上市之后所分享的市值也就越多,股权融资的空间也相对来说大一些。

第二,考虑股本大小。

在确定了壳公司的市值之后,股本越小、股价越高越好。尽管重组后,从股比和估值的角度看,并无太大实质性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小股本意味着重组后每股收益高,极易得到股东及监管的认可。

此外,股本大小也对后续资本的运作空间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小股本每股的收益与后续经营压力成反比,即收益越高,经营压力就会越小;与后续发股融资空间成正比,即收益越高,融资空间就会越大。

第三,考虑资产质量。

企业资产质量包含企业知名度、人力资源、技术含量以及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企业之所以选择借壳,主要是因为看中了壳公司的上市公司资格,而非壳公司的有形资产。当企业收购了壳公司之后,一般都会出售变现壳公司资产。因此,企业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资产质量一般、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壳资源,其资产变现相对容易。

另外,企业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壳公司时,股权结构越单一越好,便于企业对其进行收购控股。

在借壳上市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遵循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带来暂停上市,甚至是法律惩处的后果。

进入资本市场之后,企业便会发现,企业所调动的资金和资源更多了,之前一个企业无法实现的事情,现在却可以依靠资本市场实现。可以说,诸多企业的转型改革,以及改革带来的盈利点,很多都是在资本的支持下催生的。

一直给人们留下“不差钱,不上市”低调印象的顺丰在2017年年初上市。在这之前,随着菜鸟联盟的成立,加上其他电商平台自建物流逐渐向大市场渗透,顺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顺丰也面临着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据统计,快递行业的毛利率已从2007年约3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5%~10%的水平。

除了利润的下滑,终端基础设施、运转中心建设的巨额投入,人工成本逐渐攀升都是快递行业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随着快递行业逐渐进入兼并整合期,谁可以最先获得融资,谁就有机会领跑在前面,进而寻找新的盈利点,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顺丰之所以选择借壳上市,便是为了更快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和升级。

上市之后的顺丰有了更雄厚的资金支持,加快了在商业版图上的布局,不断在盈利模式上尝试新的探索。为了占领物流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顺丰继丰巢智能快递柜之后,还不断提高精准定位能力和即时配送能力,挖掘城市配送、即时配送、智能快递柜、人工代收和县域农村物流配送这个万亿级市场。

除了布局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顺丰也一直在零售领域寻找突破口。2017年,顺丰推出“丰e足食”,高调宣布进军办公室无人货地领域。随着新零售浪潮的来临,京东、饿了么、盒马鲜生相继进入市场。顺丰的优势在于完善的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系统。截至2020年年末,顺丰业务覆盖全国335个地级市、2847个县区级城市,有近19000个自营网点。顺丰高度覆盖的服务网络契合了无人货架对网点密度和规模效应的需要,也是对现有物流配送系统的充分利用,对增加盈利点的全新探索。

行者无疆,融通有道。企业只有拥抱资本,实现资本和产业的联姻才能在资本的保障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只有利用资本,寻找更好的盈利点,才能在风云诡谲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