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并始终坚持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大以来,浦东更是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机遇,致力于“放管服”制度创新。“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自我革命”。浦东始终坚持按市场运行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坚决放手,努力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一)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浦东加快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在一个完整行政区域内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新体制、监管新模式,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试点和深化“证照分离”等改革。早在2002年,浦东开始探索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为后续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奠定了基础。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首批116项改革。近年来,浦东持续开展的“减证便民”行动,减少了盖章、审核、备案、确认等烦琐环节和手续,并不断完善直观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晰指引。2018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进一步推进新一批商事制度、医疗、交通运输等10个领域47项改革,目前已全部完成。同时,按照上海市政府关于改革全覆盖要求,重点对企业关注度较高、审批频次较高的35项事项加大自主改革力度,目前已全部实施。2019年7月31日,浦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业一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将行业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融合在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里,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契合了地方机构改革要“着眼于服务方便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的要求。
浦东在探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四个注重”,即:
一是取消审批注重协同配套:通过取消审批、强化监管,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机构呈现爆发式增长。二是改为备案注重当场办结:如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为备案,企业从改革前跑北京审批改为网上申报。办理时间从改革前至少2月减少到5天。三是告知承诺注重创新方式:通过告知承诺、在线办理,建筑工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四是优化准入注重审管结合:对于关系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保留审批,通过精简材料、减少环节、合并审批、网上办理等方式优化审批。
(二)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浦东通过制度创新,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首先,积极构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形成多重功能模块。
浦东市场监管局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开发建设了“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由监管措施、信息归集、共享应用、应用支撑、企业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和制度建设八大功能模块所构成,实现各领域监管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80家单位通过综合监管平台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涵盖了各委办局、各街镇、管委会,综合监管平台各项应用功能使用40余万次。(www.daowen.com)
其次,创新“六个双”闭环监管机制。
近年来,浦东新区采取了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方式和措施,推动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从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为主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主转变,相应监管也从以审批为主的事前监管为主向以日常监督检查和查处违法行为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浦东在“证照分离”改革过程中,在取消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例如2016年,浦东新区政府制定了综改文件《浦东新区户外招牌管理办法》,弥补了户外招牌行政审批取消后的监管空白,明确了户外招牌事中事后的监管职责,建立了由两个协同、一个市场主体自律、一个社会监督有机组成的事中事后监管常态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浦东逐步形成了“六个双”(即“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的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监管协同机制)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创新经验并向全国复制推广。为固化已有事中事后监管成果经验和做法,推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更好地向全国复制推广,2018年,浦东新区政府制定了综改文件《浦东新区“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以制度化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六个双”工作的遵循原则、适用范围、责任分工,扩大了“双告知”的告知范围,固化了浦东首创“双反馈”“双跟踪”“双评估”的概念内涵和工作要求,建立了高风险行业、领域“全项彻查”机制,是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的一大步。
(三)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
浦东坚持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构建优化政务云平台。浦东新区规划形成了“1+5+X”的政务云基本框架,建设一体化政务云数据中心、5个区级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枢纽平台、30个左右区级行业政务平台和300个左右业务应用系统。同时,积极谋划推进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为数据进一步全面集成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至2018年12月底,新区政务云共对接全区37个委办局、7个管委会、36个街镇的6204个事项、累计归集12亿多条数据。
其次,率先推进“一网通办”。根据上海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的统一部署,浦东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积极打造“一网通办”三个支撑体系,实现涉企事项的全覆盖,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网通办”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并行的服务模式。线上服务,2018年3月起,浦东新区企业办事“一网通办”已实现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覆盖。线下服务,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了382项涉企事项“单窗通办”全覆盖,由原120个专业窗口缩减为51个综合窗口,窗口压缩率达57.5%。打造“一网通办”三个支撑体系。“四个集中”落实到位。浦东新区已经实现所有部门审批处室整建制向区企业服务中心集中,由企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考核;根据国务院关于“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要求,实现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并且延伸至“7+2”平台,率先建立“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新型综合服务模式;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
近年来,浦东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不仅助推了浦东自身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对上海及全国营商环境优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历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持续上升。如2019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选取上海和北京作为样本城市,而上海则选择浦东新区和黄浦区作为全市样本数据采集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大幅上升了32名,位列全球第46位,前沿距离分数[DTF,即距离全球表现最好国家(地区)间的实际差距]为73.64,较上年缩小了8.3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营商环境的部分领域浦东已经接轨国际,例如贸易领域的“单一窗口”管理制度正在接近国际领先的新加坡等国家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