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在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中加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在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中加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Florida忽略了政府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不一致性。对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而言,区域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一)知识管理有利于创新体系绩效的增强一是知识管理帮助区域内创新者获取最新科技。知识转移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共享和创新被视为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支柱。

政府在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中加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是当今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目前企业的知识管理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知识管理的一般包括:企业流程、信息技术、知识库和个体行为(Beckman,1997)。因此,较为融合的知识管理定义认为它是一个框架: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并创造新的机制来交换和创造知识(Kakabadse,2003)。[7]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区域知识管理,建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促进知识在区域内的创新和扩散,是摆在学术界、企业界和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张林(2005)认为,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相比,区域知识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Florida(1995)看到了知识经济中新区域的本质与新企业的本质的相似性,强调学习型区域必须形成一套与知识密集型企业相似的治理结构。然而,Florida忽略了政府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不一致性。政府是一种公共行政管理组织,企业是一种赢利组织。

因此,较之企业知识管理,区域知识管理更关注区域内知识创造管理和知识发展管理,是在区域范畴内把知识作为资源进行管理,促进知识在域内的创新、溢出、转移,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区域知识与创新作用关系角度考虑,认为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即是指: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确保创新者及时获得相关知识或通过增进对现有知识的获取与转化,支持、提高知识转移过程的运行效率,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

对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而言,区域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

(一)知识管理有利于创新体系绩效的增强

一是知识管理帮助区域内创新者获取最新科技。知识是启动创新过程的前提条件。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建立一个能迅速汇集、及时提炼、便捷输送的知识管理体系,使创新者们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资料,是启动创新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知识管理直接参与研究过程,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知识管理不仅为科学研究创造条件,而且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定需要,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全程的信息保障。

三是知识管理促进知识转移,使得知识在区域内流转通畅,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二)区域知识管理能够解决解决区域体系内的失灵问题(www.daowen.com)

信息时代,知识成为区域发展的第一要素(Lundvan,1994),知识生产与转移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只有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并能动响应变化的环境,区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区域在知识生产和转移进程中可能存在失灵状态。

一是知识生产的失灵问题。主体的知识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主体不断从外部环境纳入信息、形成内部知识、构建适应和改变环境行为的能力,其实质是一个知识形成过程和能力构建过程(张林,2005)。在学习过程中,客观环境因素会制约主体的学习目的、方式、途径,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或导致学习失败。Smhti(1997)从主体学习的角度出发,将学习失败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设施提供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学习失败、企业之间知识互补性差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交易失败、原有知识基础落后导致的锁定失败和制度和规则的背景对学习有了非预期的和负面的影响所导致的制度失败。此外,学习具有马太效应,在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是功利主义的市场法则作用下,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利益被忽略,市场机制不仅无法改变学习和知识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会强化学习的社会排斥现象,导致群体之间的社会问题持续存在,进而影响区域的稳定。

二是知识转移失灵问题。主要包括:①信息不对称问题。知识转移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②公共性问题。知识产品具有部分公共性质,部分私人性质(罗默,1986),这种性质导致在知识市场交易过程中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使得拥有知识产权的主体利益被排除,知识创新机制受到损害,引起市场失灵。③知识自身性质问题。隐性知识由于具有个人属性和地域根植性,不能单独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可能造成知识转移失灵。④认知方面的问题。知识主体之间的交流过程要求双方拥有共同的认知框架。这种框架在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密码键”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共享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Mkar,1998)。而不同群体在阐释知识时候的密码键并不一致,知识的交流总是受到限制,甚至转移失灵。

上述问题的存在要求对区域层面进行控制,以解决主体知识生产失灵、知识转移失灵问题。

(三)区域知识管理有利于促成知识共享平台的形成

区域发展的动力来自核心区的知识创新,创新知识通过网络从核心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虽然边缘区也在创造和积累知识,但由于学习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创新和累积的速度较核心区慢。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创新知识生产的能力具有差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地位是不平等的,从核心做出的决策控制边缘区的多,由边缘产生的决策对核心区影响少。因此,区域要通过控制职能来协调,通过政策措施,形成一个核心、网络和边缘知识共享的区域公证

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共享和创新被视为赢得区域竞争优势的支柱。在日本学者Dr-honw所著的《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把知识共享作为知识创新的首要阶段。因此只有在知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才能促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以及二者内部的转化与创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知识链。创新体系内公共及私有部门内的组织所形成的知识共享网络以及它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新技术的生产、传播、扩散和改进。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提高,不是由每个企业本身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相互合作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在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的共享平台是指完善的情报系统、与国内外知识交流联系的机制、区域企业知识交流的环境以及本区域的专家咨询系统等利于创新的环境与制度平台,创新源则通过这些渠道来获得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因此实施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关键,即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使得知识能够在区域内自由的流动,个人的知识财富(包括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他人所共享,从而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财富,进而转化为整个区域的知识财富。这里包括两个层面的知识共享:个人之间知识交流所涉及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知识在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区域行为主体间的流动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