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目前现状来看,浦东企业知识生产的外部知识源泉有:外资企业、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国外技术市场、内资企业,其中,每一来源对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对境外技术输入依赖程度加深。综上所述,从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科技合作类别比较来看,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少开展商业性的应用技术开发,以从事基础研究为主。

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浦东经过多年的开发开放,在创新体系中企业已经初步确立了创新的主体地位。就目前现状来看,浦东企业知识生产的外部知识源泉有:外资企业、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国外技术市场、内资企业,其中,每一来源对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能力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对境外技术输入依赖程度加深。

国际技术转移一般通过高技术商品交易、技术许可转让、外国直接投资三种方式来实现,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力,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机会。开发开放以来,浦东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成为吸引跨国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数据分析表明,在浦东的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R & D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浦东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改革不到位,产权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加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限制,投融资体制的梗阻,缺乏适合技术创新人才的机制,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与实力,因而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因此,在浦东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外商投资企业的研究开发已经占主导地位。

根据浦东新区统计调查大队2017年进行的一项关于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张江高成长性企业创新活动调查表明,浦东本地企业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促进了外国科技知识的输入,其中有60%的浦东企业技术合作伙伴位于国外。这一方面反映了浦东本地企业很好地利用了国外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也表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对区域技术转移的贡献十分有限。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对本地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要大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都在加深。

其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日益加深。

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专利和技术许可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加上出于技术垄断的考虑,大多数跨国公司并没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最新的技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多为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市场,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十分有限(孟庆伟等,2005)。另外,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技术装备差、员工素质低、信息交流困难、经营文化不同等问题也加大了创新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难度。相对于本土企业在与外国公司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内企业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则要顺畅很多。(www.daowen.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教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研究实力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国际知识网络联系密切,促进了国外科研成果向国内的转移。浦东新区统计调查大队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浦东有60%的企业,至少在其创新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有着合作关系。浦东企业与外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少有直接的合作关系,然而借助与国际性知识网络之间的联系,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对浦东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也在扩大,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天线式的作用。

再次,区内企业之间的水平合作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内资相关公司是国内企业的第三大知识来源。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偏重于对外部科技知识的吸收,而不是创造新知识,本土企业无法在创造技术方面起到领先作用,但是相互学习的效应却十分明显。此外,借助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联系,国内企业从国外技术市场引进了一大批比较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当决定性的创新动力来自企业而非高校及科研机构时,区域创新体系才有活力,技术转化的速度才能提高。令人高兴的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研发投入开始超过高校及科研机构,逐步确立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运营效率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从浦东企业知识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科技合作类别比较来看,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较少开展商业性的应用技术开发,以从事基础研究为主。外资公司在生产、营销等方面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本土企业则占有开发管理本地市场的特殊经验。外资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结合,有助于国外先进技术的本地化进程,有助于本土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但是,到目前为止,浦东中外企业的技术合作仍然局限在国外技术的本土化调整,还没有进行真正意义的新技术创新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