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改革率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改革率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就坚持“金融先行”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坚持扩大金融业开放,加大金融改革突破,浦东在金融改革发展方面的创新与探索,有力的配合和扩大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加快了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建立。率先开展QDII基金试点、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率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三是自贸区金改的3.0版。

金融改革率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就坚持“金融先行”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坚持扩大金融业开放,加大金融改革突破,浦东在金融改革发展方面的创新与探索,有力的配合和扩大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一)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

首先,培育和集聚要素市场。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就率先探索成立了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一批重要的要素市场。此后,金融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深化。2006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2010年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开通,2011年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落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加快了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的建立。如黄金国际板运行,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品种启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上线,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筹建,全国性信托登记平台筹建,保险交易所落户等。这些要素市场在促进地区及全国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浦东开发的辐射效应,强化了上海服务全国的功能,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市场和平台。

其次,金融机构快速集聚。伴随浦东金融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在自贸区金改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快向浦东集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然成为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核心承载区,监管类金融机构集聚式发展,截至2017年末,总数突破1000家,新兴金融机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总数达6934家。金融业态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业态向资产管理、金融信息与服务、投资银行、私募股权等新型业态拓展和提升,成为国内持牌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最密集的地区。

再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金融法制环境建设,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金融审判庭——上海金融仲裁院,集聚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代表处等仲裁机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财团各类总部,如区域总部、研发总部、培训总部、投资总部等云集,区域总部经济和头脑经济快速形成。专业服务蓬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如目前落户陆家嘴金融城有27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其中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机构、企业咨询机构以及标准普尔、惠誉、穆迪等评级机构。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拓展

首先,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如自贸区改革前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0R)并加强应用,探索完善利率价格形成机制和人民币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出上证50ETF基金产品和权证产品、金属锌、黄金、白银期货、原油国债等期货产品。率先开展QDII基金试点、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率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自贸试验区改革后探索跨境ETF上市交易、沪港通试点,为境外投资者参与浦东金融市场提供日益便捷的渠道,提升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www.daowen.com)

其次,不断加大航运金融业务创新,推动“四个中心”融合发展。如上海综合保税区率先探索单船单机融资租赁(SPV)业务试点,打破了外资公司长期垄断的融资租赁格局,丰富了我国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在全国首家启动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启动保税仓单质押融资试点、推出洋山铜溢价,促进了国内期货价格与国际的接轨,提升了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

再次,自贸区FT账户和跨境人民双向资金池业务创新。FT账户跨境融资和资金管理功能使一大批企业受惠。FT账户的海外融资功能,能够帮助企业从境外借入利率更低的人民币贷款,并且通过跨境资金池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功能,在跨境融资、跨境投资、跨境结算、跨境资金管理等方面享受了低成本和高效率。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已有40家左右金融机构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共开立近7万个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境外融资额16.76亿元;200多家企业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75家企业取得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备案书。

(三)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扩大

首先,扩大外汇开放。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新形势,浦东大力推进总部经济、口岸经济为特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系列试点,努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如围绕总部企业的跨境资金运作需求,率先推出“外汇九条”改革举措,探索跨境放款、外汇集中管理、集中收付汇等一系列突破。围绕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支持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和18条政策措施。2011年和2012年,浦东联手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出入境等部门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总部12条”和“总部14条”,建立了总部经济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和服务体系。

其次,金改“51条”开启自贸区金改步伐。一是自贸区金改1.0版。2013年上海市会同“一行三会”据总体方案出台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51条”意见,上海的“一行三局”相应出台实施细则,这些政策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内容:金融市场自由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行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金融监管方式改革。二是自贸区金改2.0版。2014年5月,央行上海总部建立的自由贸易账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围绕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强大风险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三是自贸区金改的3.0版。2015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界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融入资金的规模、用途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

再次,金改“新40条”改革。2015年10月《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即“新40条”)发布,强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提出“围绕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从具体内容来看:一是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大了对外资和民资开放的力度。最大的亮点是探索金融服务业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实现金融全面开放的基础环节。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启动FT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各项业务,拓展FT账户功能,启动QDII2,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开展境外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和金融类投资,允许或扩大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在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投资等。三是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根据市场需要启动自贸试验区个体工商户向其在境外经营主体提供跨境人民币资金支持;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探索投贷联动试点,促进创业创新等。因此,可以预见,金改“新40条”的逐步细化和落实将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金融服务业开放和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