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建设推进情况自2016年2月批准设立以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快速推进,“四梁八柱”框架体系日益清晰。张江已经聚集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等十余所国际一流创新型学校,国内著名高校及其研发机构加快集聚,成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现状分析

(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建设推进情况

自2016年2月批准设立以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快速推进,“四梁八柱”框架体系日益清晰。大科学装置和全球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张江,形成了一批体现“张江原创”的科研成果,在部分研究领域已进入世界前沿,在开放创新中正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聚合效应和全球影响力。具体来看:

一是大科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张江已经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设施,如上海光源、蛋白质研究中心、上海超算中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等。在建一批大科学设施,如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和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2017年9月26日,由中科院和上海市共建的张江实验室挂牌成立。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大量的国内外科研团队(用户)集聚张江开展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以上海光源为例,截至2019年4月底,通过十年的运行开放,已运行开放的线站累计为用户提供实验机时超过34万小时,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课题近13000个;用户遍布全国各地,用户所在的单位数量已达到518家,其中高校262家、研究所162家、医院34家、公司60家;用户所在的研究组数量达到2778个,实验人员达41404人次,共计23254人,已形成了我国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同步辐射用户群体。在高水平的用户基础上,上海光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涵盖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环境地质考古等学科领域。用户已发表期刊论文约5000篇,其中,Science、Nature、Cell三种顶级国际刊物的论文96篇,SCI-1区论文约1500篇。

二是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快集聚。张江已经聚集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等十余所国际一流创新型学校,国内著名高校及其研发机构加快集聚,成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在加快推进复旦大学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在国际人类表型组、微纳电子与量子、脑与类脑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设施。正加快推进上海交大打造张江科学园,在超快科学、材料集成设计与可控制造科学、同步辐射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代谢与发育科学、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设施;推动建设李政道研究所;启动建设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4日在张江实验室揭牌,该中心将立足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前沿,聚焦国家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战略需求,组织承接国家和上海市任务部署,加快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张江药物实验室研究平台于2018年7月17日揭牌,将以上海药物和生物医学研究力量为基础,以“出原创新药”和“出引领技术”为目标,聚焦基于疾病机制研究的新药发现以及药物研发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有效解决我国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发展“卡脖子”的问题。

三是成为海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汇聚地。近年来,通过人才激励政策、产学研联合培养、院士工作站等方式,海外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加,国内人才引进梯度体系基本建立。2015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已集聚留学人才5000余人,境外人士3000余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约17.16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约4.97万人。截至2019年底,张江科学城拥有国家级专家274人,含中科院院士9人,工程院院士7人,中央“千人计划”人才99人。与此同时,上海顶级科技人才的流入也居全国前列。

四是一批“张江原创”科研成果诞生。在大量创新资源要素支撑下,近年来在张江陆续产出了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上海光源平均每线产出的SCI论文数在全球所有同步辐射装置中名列第一,多项成果入选美国、欧洲、中国的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或十大进展。2017年5月18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全长蛋白的三维结构、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7次跨膜区晶体结构等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Nature)杂志集中亮相。5月17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了人源Smoothened(平滑)受体的多结构域三维结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彻底改变了我国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过去依赖国外装置的困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域的自主研究进程。

(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www.daowen.com)

尽管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着,但和国内外科学中心核心区相比较,张江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根据浦东新区科协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组通过对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科技城、北京中关村、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等科学中心核心区的实地调研,并在世界范围内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进行资料收集与初步测评,得出“世界科学(创)中心核心功能区集中度和显示度初步测评结论”(详见下表)。从初步测评结果加以分析,上海张江总体上排名第5位(北京中关村第3位、深圳高新区第9位、杭州科技走廊第14位),但具有明显的“一硬一软”,即“集中有余、显示不足”的特征。其中,张江在集中度上居第4位,高于深圳高新区及杭州科技大走廊,在显示度上居第12位,位于中关村、深圳高新区及杭州科技大走廊之后。

表9-10 世界科学(创)中心核心功能区集中度和显示度初步测评结论

与诸多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相比较,张江的弱势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家实验室建设急需加快推进。国家科学中心往往是重大科学发现的诞生地和重大产业变革的策源地,尽管张江实验室已经挂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张江科学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张江实验室建设急需加快推进。

二是龙头引擎企业缺乏。由张江科学城原创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科技企业数量尚不多,而由北京中关村原创的联想和深圳高新区原创的华为、中兴等,均已在美欧投资,走向了世界。

三是全球展会等品牌推介活动不足。深圳的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成为深圳科学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一个形象和品牌,为深圳科学研发与科技创新走入世界视野作出了重大贡献。杭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后来居上。而上海科创中心“相聚张江”还有待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