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主体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影响合作的因素,如企业内部缺乏创新主体的意识与氛围,缺乏“二次创新”的能力,缺乏管理合作的能力等等。从制约浦东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瓶颈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度仍不够
由于体制因素的阻隔,产学研各主体间形成了坚厚的行业围墙,导致产学研的紧密有效合作面临诸多问题,如主体间管理方式的不同,相关资源的部门分割,责任义务的相互推诿等。与国际创新城市和创新区域比较,浦东创新主体参与度不高,与区域经济的粘合力、关联度低。高校、科研院所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浦东已有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科院药物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但知识和技术协同创新不够,高校、科研院所与区内企业的互动不够,原创知识溢出效应不明显,科学家的研究停留在知识创新阶段,企业家的技术创新主要限于企业内的自主研发,两者之间的联系渠道不畅通,市场需求不能立即反馈到知识创新上,知识创新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低。
以孵化器为例,浦东目前孵化器的技术转移功能总体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孵化器和高校在特定的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如张江药谷与复旦药学院联合开展实验室检测,但总体联系不够紧密。浦东缺乏以技术转移为主要功能、能系统性地将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和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团队进行对接的孵化空间。浦东许多孵化器能够利用的资源特别有限,大多数盲目复制他人的模式,缺乏大企业、高校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不足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无法帮助创业团队取得关键性的发展,缺乏专业创业服务咨询、培训、融资渠道、资源对接等条件,难以帮助创业团队真正成长起来,只是提供免费或低价场地、工商代理、融资辅导等服务,不足以帮助创业团队成长壮大。因此对创业者来说吸引力不高,能够入驻的创业团队也必然越来越少,
跨国公司和中央企业也是浦东重要的创新资源,但这些大型公司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大多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部或研发中心存在,与区内整体产业的关联度低,无论是在知识、人才还是产业链上,都应与浦东整体经济发展有更密切的融入和联合。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少互通平台、大公司彼此之间不了解,对浦东产业和众多科技中小企业不了解;二是缺少跨界交流,往往同行业之间、同所有制性质之间的联系较多,阻碍了跨界的合作创新。创新需要的是促进企业、高校等各类主体的密切合作关系,才能全面地在经济发展中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创造良好的促进发展的生态环境,将各种资源融合拓展,实现更高的价值。
(二)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不够
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程中的一个暗礁。由于知识技术的非排他性特征,知识产权一旦受到侵犯,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来说,无疑是财产被盗且极不公平;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则会严重阻碍科技进步的步伐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反之,知识产权一旦得到有效保护,所有者可以从成果的产业化获得收入,以弥补科研成本支出并有盈余;还可以从成果的产业化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再投入到新的研究项目中去,就会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目前,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随意使用成果、随意泄露技术信息的现象极其普遍,科研机构不敢轻易合作、轻易转让技术成果,从而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推进。
(三)科技金融支撑不够
产学研项目一般都是风险较大的项目,这不仅包括技术性的、市场性的,还有来自多方面的复杂性。不管是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直困扰浦东众多中小科技企业的问题,这既与中小企业高风险的特点密切相关,也与科技金融体系的不合理有关。一是担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仍需壮大和专业化,专注在服务中小科技企业、服务浦东主导产业、控制担保额度,同时扩大覆盖面,惠及更多科技企业。二是风险投资的集聚度仍有待加强,虽然浦东的风险投资数量不少,但是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分布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三是投资机构与科技生态的匹配度不够,体现在专注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科技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数量不够多、对初创期企业投入不足,倾向于投资企业发展的后端,更偏向于模式创新和跟随式创新,追求短平快。四是国有投资机构的定位不清晰,既有市场竞争性业务又有功能性业务,缺少灵活的体制机制,没有体现国资优势弥补市场缺位,专注产业引导。(www.daowen.com)
硅谷最多的除了创新公司,就是众多的投资机构,是科技企业重要的推动者。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与资本的联合非常强,对于产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连接作用。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初创型和中小微科技企业,是培育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改善融资环境和投资结构、打造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中介服务体系发育不完善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由不同层次的科技中介机构所组成,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中上层科技中介机构一般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非营利组织,基层组织一般是由社会投资建设的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其中,基层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是科技中介机构的主力军,它们面对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解决科技创新体系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等实际问题,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是最具活力的组织。目前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来看,浦东已在工程项目建设、传统制造业和技术咨询等领域建立了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和一定知名度品牌的科技中介机构,但就整个产学研中介服务体系而言,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尤其是需要创建和培育集聚一大批能满足浦东发展转型发展所需的、按市场化运作、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基层科技中介组织,培养一批懂技术中介的经纪人队伍,以适应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发展的需要。
(五)产业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平台的整合不够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至关重要。由于体制性和历史性原因,科研单位与企业长期缺乏交流与沟通,客观上相互之间甚至呈现一种隔阂状态。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浦东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助益,但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服务平台上,存在国有背景平台有资金、有设备但运营不足,市场化平台品牌有余而实力不足,着重商业模式、急于变现的情况。供需信息不对称,有的平台业务量超过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有的平台无人问津吃不饱。
浦东创新要素品类多元、层次丰富,但缺少对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和开发。虽然集聚了大量的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企业、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但缺乏资源整合和发布平台,要素的交流和互动仍然停留在以园区属地、传统活动、人脉交流为主的状态,缺少现代化互联网手段的应用,官方对资源的梳理、整合、引导和利用需加强。
(六)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不够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逐步走向国际化,开放化。许多跨国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全球资源,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成为全球技术研发的绝对主体。尤其是对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来说,更应立足国际,立足最前沿,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推进产学研合作,最大限度地吸纳优质的知识创新资源,是一个不二的选择。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浦东的产学研合作大量地还局限在本地区范围内,在积极整合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还有诸多方面亟须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