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由国内短缺经济时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国内买方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而竞争激烈压力下向自主创新发展的转型,实际上是对跨国资本及与其融合的高科技垄断的突围,是一种内生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一)先行先试是浦东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进程中,没有止步于政策优惠作为集聚企业和产业的比较优势,而是致力于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步伐,来探索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突破,形成区域自身竞争优势。
毋庸置疑,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启动之初,享受了国内其他经济特区和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正如朱镕基说的那样,尽管浦东新区名称上没有采用“特区”二字,但实质上“浦东新区是不特而特、特中有特”。最初以放活、轻赋税为主的政策和企业便捷入驻、管理的体制确实为浦东新区的良好开局创造了条件,浦东新区很快成为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外资企业的聚集池。源源不断外资企业的入驻,对区内企业和区外入驻的国内企业也提供了新的制度和发展环境。因此,中央在浦东新区所实施的放活和优惠政策,目的不仅是引入企业、引进外资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增强区域内生发展能力。
对浦东来说,抓住开发开放的机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是浦东打开局面的制胜法宝。如浦东在开发开放中创新实践了“规划先行”与“立法先行”的理念,实现了规划的高起点和发展的高起点。为了避免过去上海城市无序建设的前车之鉴,浦东在开发开放伊始率先借用外脑、集全球智慧,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基础规划、产业规划、社会规划特别是城市形态和功能区规划,并通过立法程序为这一系列规划提供了法律保障,树立了规划权威,强化了全社会规划意识,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得以实现坚持以高标准、系统化的规划指导高起点开发。“规划先行”,“立法先行”的率先实践一方面保证了开发的有序性、持续性和优质性,同时另一方面也大大优化了投资环境,对投资者产生了强烈吸引,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外资就是因为看中高水准的规划,下决心在浦东投资的,为浦东开发开放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是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与时俱进的持久生命力。浦东开发开放实践中,始终坚持遵循发展规律、以先行先试为动力,发扬首创精神,不断突破发展瓶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以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率先全面推开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大胆创新城市开发管理模式,培育和集聚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一批重要的要素市场,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大胆探索。坚持金融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先行,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探索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路子,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推动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企业发展、人才集聚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政府服务等。
回顾和梳理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到,通过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对固化了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理论误区进行突围,探索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求生存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是主旋律,正是通过坚持不懈地把国家战略使命与具体区域特点和实情相结合,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起步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更注重在引进中消化,从中积蓄和提升创新能力,逐步探索出了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浦东才得以成为不断深化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推手”。
(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是浦东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重要途径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进程中在打造国内高端产业集群目标下,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加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以体现其国家战略定位上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效应。具体而言:(www.daowen.com)
一是注重与上海市的协调发展。回顾浦东开发开放历程,可以看到浦东率先引领全市发展这一清晰的轨迹。为了更好地带动上海经济的发展,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市委即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十六字指导方针,也就意味着,浦东开发的定位,远远不在于局限浦东本身,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对整个上海的发展的带动引领,进而助推并服务于全国和面向世界的发展。对浦东新区的要求则是,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严格落实十六字方针,具体到实践层面的生动体现便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东西联动”发展思路。按照这一发展的思路,浦东开发开放承担着振兴上海的使命,既要充分发挥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的有利优势,又要注重通过新区开发带动浦西老城改造。换言之,整个上海的城市基础和综合实力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依托,反过来浦东开发开放又是服务于上海整体发展战略。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基于这一联动发展的基础,浦东新区的道路交通、城区形态、功能布局等,都是服务于上海整个城市功能定位展开的。很显然,在开发开放实践中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不同国家战略使命的核心功能区。这种功能定位又逐步清晰化地表述为:上海要做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而浦东则是“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二是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了区域带动战略向纵深发展,通过提高上海城市能级,形成了以上海为主要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次中心的城市群体。产业方面来看,浦东开发开放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上海为主轴的生产体系。可以说,浦东开发开放既促进长江三角洲产业的发展,又使其能够更好地基于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在沪宁高速公路沿线,芯片业的产业形成了层层递进的、互相配套的格局:浦东已经形成了芯片设计、生产、封装与测试产业链,目前在国内是产业链最完善,加工能级更高的区域;苏州形成了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产业链;无锡偏重于通信和PC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滁州和合肥偏重于芯片应用的家用电器生产。可见,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注重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具有互相促进的错落有致与梯度有序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是注重与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其他重点区域的协调发展。在浦东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下,长江经济带各个省市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速度较为迅速。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武汉、重庆等城市的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工程、航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已经集中了较多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长江经济带之中,南京“软件谷”、武汉“光谷”、重庆“车谷”、无锡物联网、苏州生物纳米等都已成为沿江地区经济的亮点。同全国其他区域的联动发展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浦东承担诸多国家战略使命的实践中,通过可复制、可推广,把在浦东区域的诸多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推广至全国其他区域,尤其是在2005年浦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首个试点区域和2013年作为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试点区域后,浦东的创新发展通过改革经验的推广与复制,与全国其他区域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者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三)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是浦东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区域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相应的创新环境支持,浦东在开发开放中坚持相关体制机制的突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打造人才高地,积极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浦东开发开放实践表明,特殊的政策优惠、便捷管理等可以在新区建设启动之际形成聚集效应,而要实现持续发展,特别是形成自主创新发展高地,更需要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能够实现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和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一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吸引聚集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环境。一个新区的建立和成长,这里不仅要聚集到企业,还要聚集到人,尤其是高端人才,这取决于能否以人为本,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浦东新区一开始就注重社会发展,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浦东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几乎是在一片农田上崛起的浦东新区,获得了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及国家园林城区、全国文明城区等称号。浦东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上的高端产业的成长发展,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如2008年和2011年,国家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浦东大力推动“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建设,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明确了人才引进标准、申报评审程序、待遇落实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高端人才向浦东集聚。
二是注重科技投融资环境的优化。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浦东高度重视发展科技金融,着力解决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浦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初步构建了涵盖科技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股权投资体系和符合科技企业资产特征的债权融资体系。截至2013年底,浦东国资创投共完成投资或签约了2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项目,涉及投资金额4.38亿元,有力促进了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成长培育;浦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出资11.6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00亿元,有力支持了成长期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极大满足了扩张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担保、“银政合作”等科技金融制度创新极大解决了一大批轻资产科技企业的首贷难问题,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三是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创新发展环境。首先,在公平竞争环境打造方面,浦东新区早在开发开放之初就设置了三条“高压线”,即任何领导干部不准擅自定低价和决定对个别项目的政策优惠、不准擅自决定工程发包、不准利用职权在征地和动拆迁中为亲属好友从中获利。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公平竞争环境,有利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引入和成长,对企业创新发展也是一种激励。其次,在高效、便捷环境打造方面,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对加快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新的政企、政社关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尤其是自贸区试验改革启动后,积极探索在监管体制改革中率先试点,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加强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此外,近年来,浦东把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领域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在浦东涌现出大量具有交叉、融合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原有的政府管理和政策往往无法适应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甚至一定程度造成阻碍。浦东高度重视查找和发现这一领域的需求和问题,通过管理和政策创新,努力为那些体现市场需求、富有创造活力的企业打通发展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