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形成机制

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形成机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区域的根植性影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由于地理接近,区域内主体间的关系与合作天然容易促成。区域内企业具有地理空间“根植性”,迁移的机会成本高,区域内企业间合作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而是多次重复的,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主动规避机会主义倾向。区域的“根植性”在客观上有利于企业间建立并践行信任与承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网络,进而通过网络关系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加强主体间的相互合作。

和物资资本、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的来源和产生有着显著不同。其中,财富的创造和主体的经济效用是物质资本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更多是智力投资的结果,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的投入;对社会资本来说,主体的内外部交流是其主要来源,对内而言是一种自我交流活动,对外则是与其他主体交流的结果。

按照福山的研究,社会资本的形成主要有四种途径:①社会资本可以通过重复博弈而自然产生;②路径依赖是进行社会资本创造的途径之一;③宗教文化是产生社会资本的另一源泉;④共享的历史经验也会创造非正式的规范,产生社会资本。[4]

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来源于区域内各主体的交互作用与博弈,其形成机制有以下几个途径:

1.区域内主体间频繁的交互作用。一般而言,区域社会资本的形成与主体间合作时间呈正比,各主体合作时间越长,信任水平越高,社会资本就越容易建立。合作过程中频繁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主体在合作中去有效识别和规避风险,能够判断对方是否存在潜在的机会主义动机,这主要借助于两种渠道:①分析梳理合作伙伴过去积累的行为记录,并以此对未来的行为选择做出预先判断,评估和预测对方潜在的机会主义可能性大小;②凭借与合作伙伴先前的合作经验积累,做出对方机会主义意图的判断。因为主体间交互协调性的合作行为与历史存在客观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具有早期合作经验的企业可以凭借以往拥有合作的能力和信誉,有效降低对方机会主义预期的水平,更容易产生信任,也就更容易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区域网络也会随着主体间的交互合作日益完善。对单个主体来说,随着与其他主体合作进程的发展,心理认识作用愈加强化,彼此互动日益频繁,会逐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彼此间的信任随着关系往来频繁而逐步发展起来,从而促进区域社会资本的形成。(www.daowen.com)

2.区域的根植性影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由于地理接近,区域内主体间的关系与合作天然容易促成。以企业家为例,许多企业主彼此相互熟悉,甚至是朋友和亲戚,往往容易形成企业家社会网络关系。而对于企业活动开展来说,本身就是需要一定的信任基础才能进行,比如承包、转包、产品如期交货、产品质量保证、资金结算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声誉至关重要,所谓信誉就是生命。区域内企业具有地理空间“根植性”,迁移的机会成本高,区域内企业间合作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而是多次重复的,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主动规避机会主义倾向。区域的“根植性”在客观上有利于企业间建立并践行信任与承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网络,进而通过网络关系实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加强主体间的相互合作。

3.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与企业和政府等主题定位不同,中介服务组织处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中间结点位置,在区域创新体系内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具体而言,中介服务组织与生产端的供应商、流通领域的销售商、创新资源集聚的科研机构,还有政策制定方的政府、新闻界以及公众等方面建了广泛的联系,创新活动开展中的所有主体正是通过中介组织的联系和协调才能形成紧密的社会创新网络。依据理性选择理论,区域创新网络是创新主体在与创新环境和参照群体互动过程中进行多重理性选择的结果。维持区域创新网络的稳定主要来自主体间的互惠和信任的预期,它是在各主体在创新活动中通过不断的交互合作发展起来的。中介服务组织的数量、种类和质量能级成为培育和提升区域社会资本正相关因素。中介组织在促进主体有序开展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效用,可以增强区域内各主体间的互惠和信任的预期,从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内部社会资本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