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习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

学习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处于区域知识互动网络中,吸收能力不仅会受到企业自身的影响,还受到相关主体的知识转移能力的影响。由此可见,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成员之间资源的互补性和共同面临的问题是集群内企业的知识转换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这是因为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内成员联合各自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知识转换和更新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更加紧密,个人之间和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强,从而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

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内企业的学习是一个获取知识、吸收知识、转化知识、创造并整合知识的过程。

(一)知识收集

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内各主体的知识获取途径可以从主体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从内部收集知识。对每个主体而言,向内部其他成员学习的能力是自身创造新知识,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以企业为例,从内部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可以充分挖掘并运用内部员工的知识存量,通过分享成功经验,或实施持续组织流程改进等方式,来加快内部知识资源的转移和扩散。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和优化内部相关机制和沟通渠道让组织内的信息和知识快速上传或下达;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主动地审视自己的内部知识存量环境,不断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反思,从而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知识。

二是从外部收集知识。各主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从外部收集知识:选择其他主体作为标杆和参考学习的对象,注重收集相关知识;参加各种研讨会和交流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收集相关现有资料;跟踪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社会的和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聘用顾问和新的员工;从上下游的客户、竞争者、供应商和其他信息源收集数据;和其他组织开展合作,建立合作联盟等载体等。企业外部知识寻找收集方向和企业自身知识存量的路径依赖性和企业认知水平密切关联,路径的依赖和认知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知识收集范围圈的“大小”,有些是企业会去主动收集和积累的,有些不在搜寻范围内的新知识就会被忽略。企业学习的强度和速度决定了其知识获取能力的高低。

(二)知识吸收

收集知识之后,企业的学习就进入下一个阶段:知识吸收。根据Cohen & Levinthal(1990)的研究,企业成功地开发利用来自外部技术能力或知识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企业内部吸收这些知识的能力,称为“吸收能力”。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包括多方面的,有企业本身因素,如储备知识、企业再制造活动和研发活动上投入的程度、学习强度和学习方法等,此还会受到区域集群或区域外部知识互动网络中其他主体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具体来看:

一是企业本身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存量知识。企业现有的存量知识是其未来增加新知识和学习过程开展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企业的吸收能力取决于本身拥有知识存量与外部组织转移的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强,吸收能力越高,知识的转移效果就越明显。

2.投入程度。企业通过创造活动的投入,包括研发和人员两方面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有关产品与技术相关的知识,投入的强度越高,将更多助力企业进入比较深层次的技术学习。Cohen & Levinthal(1990)的研究证实,企业吸收能力与其研发投入强度密切关联。也就是说研发活动不仅会带动企业加快实施创新与开发新产品,还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尤其当企业所要学习的新技术越复杂,企业对于如何提升技术吸收能力的态度也会更为积极。

3.学习强度和学习方法。企业对于引进与学习新知识的迫切程度或学习强度,也会影响企业吸收新知识的效果。当企业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投入于学习与使用新知识的强度越高,则本身吸收能力所呈现的学习效果也一定会越显著。另外,学习方法也会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就是说,吸收并将新知识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再加以充分利用,需要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是其他相关主体的知识转移能力。

企业处于区域知识互动网络中,吸收能力不仅会受到企业自身的影响,还受到相关主体的知识转移能力的影响。转移能力包括知识属性、伙伴属性和网络属性三个关键因素(罗文军,傅平,陆玮,2004)。(www.daowen.com)

知识的属性包括默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它们都与知识的因果模糊性正相关,而知识的因果模糊性又决定了知识转移的能力。

伙伴属性包括组织间合作协调经验、文化相似性、组织距离、伙伴现有知识结构(先备知识)、学习意图、合作时间等。组织间合作协调经验有助于管理好多种多样的协作关系,提高企业在集群知识网络中的学习能力。合作时间越长,文化越相似、组织距离越小,知识的复杂性会越小,组织间合作协调经验会越丰富,从而提高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能力。

网络属性通过网络结构、网络成员连接强度和网络节点位置这三个因素影响着知识交换的方便和灵活程度,影响着组织间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进而影响知识转移能力。如网络成员连接强度弱可以方便知识的搜寻,却不利于知识尤其是默会知识的转移,网络成员连接强度强则便于知识快速有效地转移,与知识转移能力正相关。

(三)知识转化

知识转化过程是指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内的企业把在获得知识通过吸收、应用来创造新知识。在本阶段中,区域成员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知识的转换和创新。由此可见,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成员之间资源的互补性和共同面临的问题是集群内企业的知识转换过程的主要驱动因素。

首先区域成员之间资源的互补提高了转换和创新的可能性。

其次,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开发新的技术或产品等,激励着区域成员融合各自的能力实现转换和创新。一旦现有知识受到新的事件的挑战,知识的转换就可能发生。这些挑战使区域成员对现有的知识重新评价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互动的区域成员都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拥有的知识和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差异越大,学习的潜力就越大。[9]企业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尽管有其内在合理性,但是也往往内含有较高的道德风险,比如合作者可能会恶意违背承诺减少投资,或者单方面侵占投资成果。

在知识转化过程中,知识的创新是依赖于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们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组合”而实现的,也可以通过不同主体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组合而产生。其中有显性知识的学习,但是更多的是隐性知识和诀窍的学习。这是因为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内成员联合各自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知识转换和更新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更加紧密,个人之间和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强,从而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所以,这一过程中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的传递,以及新知识的产生。这些新知识会增加到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库中。

(四)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一个动态过程,指企业对其内部知识网络中的所有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使之有机融合起来,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是对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更新。通过知识学习与创造,知识网络内出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新知识并和原有旧知识混杂在一起。知识整合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零散知识、新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提升以发挥最佳的整体性能,提高以后知识学习与创造效率。知识整合不应被简单地视为把企业内的所有知识集中在一起加以整理分类,它更是要能动地促进整个企业内部网络知识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整合是一个实践过程。

知识整合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评价、摒弃、传递与融合,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10]知识识别是指对知识网络内的所有知识进行梳理、分类,从而对所有知识有明晰的认识;知识评价是指对识别的知识进行论证,评价其重要性与有用性。知识的摒弃是伴随在对知识的评价过程中的,即把那些不符合发展趋势的旧知识和那些经过论证不能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新知识剔除出去;知识传递是把那些被证明为重要和有效的知识传递到那些需要类似知识的单元和单元网络中去,形成有用知识的共享;知识整合的最后一步则是把所有这些经过分类整理的知识在实践中融合在一起,促成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整体优化,发挥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在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取是适应性的,即将现有的知识加以收集、整理。知识的吸收不仅会受企业本身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知识互动网络中其他主体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吸收和转移是互动的关系。相对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创造则是生成性的,即从无到有创造出新的知识。对知识整合而言,它并不是在知识获取、吸收和创造完成后的总结工作,也是一个随着新知识的获取、吸收与创造而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知识整合没有终点,它总是在知识网络的各个单元,各个范围和各个层次不断进行着。一方面,知识获取、吸收与创造中都隐含着包括对知识的选择、评价与摒弃等知识整合的内容;另一方面,知识整合的不同阶段也都伴随和激发着新知识的获取、吸收与创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