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历程

创新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历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不是资本、劳动力,而是创新,并首次明确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他将经济演变定义为“由创新及其所有效果产生的经济过程的变化和经济系统对于变化的响应。”熊彼特尤其强调技术创新是经济演变和性质变化的内生力量。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为创新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创新经济学理论公认的开山鼻祖。

创新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历程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1883—1950)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其后,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两书中加以利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理论体系

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新技术、新发明在商业中的首次应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即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者是产品的一种新特性;(2)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即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发现的基础上,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方式;(3)开辟一个新市场,即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供给来源,无论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4]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不是资本、劳动力,而是创新,并首次明确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他将经济演变定义为“由创新及其所有效果产生的经济过程的变化和经济系统对于变化的响应。”他认为,“发动和保持资本主义引擎运动的基本推动力来自新的消费品、新的生产或运输方法、新的市场、资本家企业创造的新产业组织形式。”熊彼特尤其强调技术创新是经济演变和性质变化的内生力量。他认为,“发展的每一个具体过程最终以上一次发展为基础……每一个发展过程都为下一个发展过程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老均衡点不能通过无穷小步骤达到新均衡点。无论怎么逐次增加邮政马车,你决不会因此而乘上火车。”(熊彼特,1912)[5]

2.企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区域创新的主体。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强调“创新”就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新组合,包括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新的原料来源和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这些都突出了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包含了企业是区域创新的最活跃的主体,这是区域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事实上,西方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我国在90年代开始的企业创新研究已成为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www.daowen.com)

熊彼特对创新的研究为经济学家探讨创新提供了思想来源和动力,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创新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而不是细枝末节,认识到长期以来最为重要的是经济进步,而不是静态的解决效率。(熊彼特,1979,2000;纳尔森,2001;张建华,2000)与古典经济学家静态考察经济的发展过程不同,熊彼特采用了动态的方法创立了“动态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为创新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成为创新经济学理论公认的开山鼻祖。

图2-2 熊彼特创新模型Ⅱ

注:图2-1,图2-2转引自张建华.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1-42.

然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从方法论上来看,其思想体系仍渗透着机械论的均衡观点;其次,其研究很少利用经济统计,也未建立模型,缺乏数理基础的支撑;第三,其研究领域狭窄,仅限于发达国家,未涉及发展中国家;第四,其研究仅限于技术本身,未涉及政府对产业、技术和科学的政策,或大学、政府机构与产业R & D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不够全面;第五,对创新扩散重视不够,完全忽略了与根本创新具有同等经济价值的渐进创新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