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国研发中心对东道国NIS的影响与创新国际化问题分析

跨国研发中心对东道国NIS的影响与创新国际化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宁认为跨国研发中心对东道国NIS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弗兰斯曼从日本NIS及其国际化程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指标。帕特洛、帕维特和维嘉长期研究了NIS及企业创新国际化问题,发现本国NIS比其他国家NIS对企业影响更大;与其他领域国际化相比,创新国际化明显滞后。崔新健就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发展路径开展研究,分析了开放式NIS的类型与构成要素,类型不同则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不同的发展状态。

跨国研发中心对东道国NIS的影响与创新国际化问题分析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对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不是封闭不动的,而是主动的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边界流动来充分利用其价值。企业必须与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在知识传播和共享中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式创新理论吸收和整合了前人很多关于合作创新、战略联盟、创新网络、虚拟网络等理论的思想。

开放式创新概念由哈佛学者切萨布鲁夫于2003年首次提出,总结的定义为有目的利用知识的流入和流出来加速内部创新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市场化来实现创新的价值。切萨布鲁夫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一是创新全球化的发展;二是以利用外部资源为核心的研发外包的出现;三是通过整合供应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四是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参与到创新环节;五是通过外部商业化促使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就概念含义来看,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但又高度一致,典型的提法如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企业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整合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形成开放市场的机会。其具有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主体、开放的资源和开放的创意四个重要特征。

开放式创新体系最初起步于国家创新体系(NIS——National Open Innovation System)全球化或NIS国际化的研究。首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NIS的是波特,他提出NIS的运转不仅受到国内创新主体的影响,而且势必受到国家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内外这两种作用机制的互相影响不断促进NIS的开放性。强调NIS开放的重要性是最初诸多学者研究的共同点。邓宁认为跨国研发中心对东道国NIS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尼尔斯和贝隆认为全球创新网络是以NIS为基础构建的,虽然各国的国家类型和开放程度都具有较大差异,但是通过技术扩散转移和知识溢出等可以实现创新的发展。阿尔基布吉(Archibugi,1997)和梅林(Michie,1997)的研究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全球创新的互动不会因此削弱国家的地位,相反从某种程度上使国家变得更加重要。

就具体实证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国外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弗兰斯曼从日本NIS及其国际化程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指标。帕特洛、帕维特和维嘉长期研究了NIS及企业创新国际化问题,发现本国NIS比其他国家NIS对企业影响更大;与其他领域国际化相比,创新国际化明显滞后。

就研究对象来看,最初主要集中在企业创新的微观层面。如凯森针对创新体系国际化的概念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层面创新体系国际化。OECD(2008)将开放式创新引入全球视野,同时把开放式创新从企业层面引申到产业及国家层面,探讨不同层面、不同边界的开放式创新的作用机制。芬兰科技政策委员会(2002)从知识创新方面研究NIS国际化的必要性,认为各国NIS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从横向上进行整体的互动。桑托尼认为开放式NIS包括技术和社会预见性研究、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顾客需要和经验(例如:顾客导向,战略导向)两个创新资源,开放式NIS是一个全面而有效地开放式创新结构——大学学生和中产阶层作为这个商业体系总的重要资源被纳入到政府所构建的NIS中。从未来创新库(FMB)与当前创新库(CMB)两个维度构建开放式NIS模型,未来创新库基于未来的可能性提出一些创新的新方法、模型和预测,创新的资源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和技术的密集;当前创新库注重当下消费者需求,并强调市场的重要性,根据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存在的问题、消费者面临的突发事件、竞争对手等进行有效的创新。德容对开放式创新的维度与范围的研究继续推动开放式NIS的学术发展。(www.daowen.com)

国内研究来看,关注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把开放式创新与区域创新体系结合起来研究不是很多。崔新健(2011)基于跨国化研发理论和NIS理论,应用NIS方法构造了一个研发全球化背景下嵌含跨国研发中心的开放性NIS研究框架。将跨国研发中心与NIS联系起来,视其为影响NIS的内生变量,是技术转移与合作的一个渠道,是各国NIS以及跨国公司网络相互桥接的管道。将NIS搁置在研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既可以从宏观层面研究各国NIS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把NIS的微观机制与宏观实绩联系进来。因此,开放式NIS是指为了提高创新能力,NIS主体不仅通过内部互动与合作,而且进行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互动所形成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实现创新主体及创新资源在空间与组织上的重整,其本质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全球化。崔新健(2014)就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发展路径开展研究,分析了开放式NIS的类型与构成要素,类型不同则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反映不同的发展状态。还通过归纳分析开放式NIS的衡量与测度,形成以NIS创新能力与NIS开放性构建二维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同时分析从传统的NIS到开放式NIS潜在发展路径及其一般演化规律,提出中国开放式NIS发展路径应选择从“弱创新—低开放”状态→“强创新—高开放”状态演变路线,即创新与开放同时演进提升。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有关开放式NIS理论的研究历经了三个时期:一是2003年以前的萌芽期,波特首次将NIS搁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以分析,明确来自本国以外的影响;邓宁研究跨国研发中心与东道国NIS的相互作用;弗兰斯曼测度NIS国际化程度;等等。二是2003—2006年起步期,帕维特、凯森等从企业创新国际化逐步进入研究NIS国际化问题。三是2007年以后为发展期,桑托尼等开始明确研究开放式NIS及其相关问题。总体上讲,开放式NIS仍然是一个有很大研究空间的学术领域。

因此,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如果我们把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还是比较多的,但对于如何把开放式创新有效的结合到当前的区域经济中,构建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期望在这些方面做一些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