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沧海桑田,谁也不曾想到,26年前,那个冒着酷暑烈日,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送大米收麻袋的清瘦小伙,能够在屡次的行业变革中,凭借异于常人的商业天赋和胆魄,准确地抓住一次又一次的转型机会,踏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建成广东恒兴这艘产业航母,走出国门,昂然起航。
恒兴埃及水产产业园育苗场
从1991年的一间小小的粮油贸易店发展到现在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产业大集团,恒兴经历了数次转型。
依靠勤劳和诚信创业,经过4年的努力,1995年,陈丹从一名街头小贩成为有名的“粮食大王”。由于经常向饲料厂提供玉米、豆粕等原材料,陈丹得以窥探到这个行业的发展秘密。
20世纪90年代,中国饲料业如日方升。由国企和外资垄断的饲料业还是一个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利润可观。这一切陈丹都看在眼里,并很快促成了主业的一次彻底转型。1995年,陈丹成立湛江恒兴饲料实业有限公司,从普通小贩蜕变为真正的实业家。
陈丹卖饲料与众不同,饲料还没有出厂,他先给养殖户送上养殖技术。“许多养殖户的养殖知识较为缺乏,日常管理水平较低,病害防治理念薄弱。他们管理不好,养殖不好,那也会影响我们上游企业。”陈丹先把行内顶尖的专家请到湛江,由专家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的养殖技术,不仅不收费,还给来听课的农民每人发20元补贴。当时这一前卫的举动,让前来授课的专家连连摇头,甚至连恒兴内部的员工都难以理解,但这却是后来在饲料行业中日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营销雏形。
1996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独特的营销策略,恒兴的家禽饲料在市场上一炮而红,只用了3个月就销售了7000吨,让业界啧啧称奇。
正当事业势如破竹之时,舵手陈丹却来了个急刹车,把主业从家禽饲料全面调整为水产饲料。众人大惑不解,陈丹说,恒兴要做就做行业老大,家禽饲料恒兴永远无法做赢做大,猪饲料则不可能超越新希望,与其跟着挤那根独木桥,不如现在就另寻阳光大道。
1997年,白斑病大规模爆发,对虾养殖形势严峻。“牛胆”的陈丹却逆势而上,在海南建起第一条虾饲料生产线,一些老农都为他捏一把汗。结果半年后,工厂不仅没像别人想的那样“养蚊子”,反而实现了满负荷生产。这是陈丹的第三次转型。(www.daowen.com)
1998年,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时,南美白对虾养殖尚处于推广阶段,对饲料业的拉动力还未完全激发,陈丹却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加工厂,拥有6条生产线,震惊业内。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陈丹到处考察,经过多方考证对比,准确地预判到南美白对虾将会迅速取代当下正热的草虾。他果断地从泰国引进南美白对虾,并成功研发出淡水养殖的新模式。
当时领衔该研究项目的博士笑称淡水养白虾这一狂想很可能是一场科研长跑,一些业内人士也不无嘲笑地等着看笑话。然而短短3年后,适应淡水的种苗培育出来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模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
据统计,1999年至2000年,南美白对虾在中国取代斑节对虾成为主流品种,掀起了一轮产业增长高潮,2000年开始恢复至历史最高产量,达22万吨;2001年,产量又猛增至30.4万吨;到了2005年,仅海水养殖的产量就达40.8万吨,而淡水养殖产量达44.1万吨。
进入新世纪,对虾养殖大火。成为对虾饲料雄主的陈丹,已不满足于卖饲料,他瞄准的是整条水产产业链。因为他认为,水产企业的竞争,将演绎成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能力的竞争,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能赢得客户和市场。
此后10年,陈丹打出了一套苦练已久的组合拳。2001年,陈丹争取到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始做种虾选育、虾苗培养,把研发作为企业的发展重点。2003年,他又切入水产加工领域,矢志“为行业制定标准”。他不仅投血本建立了年加工6万吨、中国单厂产能最大的水产加工厂,还装备全球最先进的设备,率先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把产品成功推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2010年,恒兴进行企业重组,组建股份制公司,并启动建设深水网箱产业园,以及布局冷链物流,打造从塘头到餐桌的水产食品产业链,成为一艘集种苗、饲料、微生态制剂、养殖、水产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真正产业航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