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双喜陷入了窘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虽然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双喜电器在1990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款电压力锅,再次在技术和产品上成为国内炊具行业的领军企业。但这个光环仍无法掩盖企业管理手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技术故步自封等痼疾。
管理和营销失控的双喜开始败走麦城。1996年初,双喜濒临破产,当时,企业已经停产8个月,欠债总额高达2.7亿元,账面流动资金仅有3.7元。厂里员工要么出走谋生,要么下岗待业。
同一时期倒下的老字号、老名牌已经多到不胜枚举。按照惯性,双喜也会重蹈覆辙。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姜天恩挺身而出了。
姜天恩与1956年创办的双喜年岁相仿。1981年,姜天恩结束军旅生活进入双喜。他从车间工人、售后服务查询员一路干到副处长、副总经理。厂里的员工都认为他是个有能耐的人,工作时是个“拼命三郎”,琢磨起事来是个“智多星”。当危机来临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姜天恩。在1996年的一次职代会上,姜天恩被全票推选为公司总经理。(www.daowen.com)
年仅38岁的他扛起了双喜这个重担。受命于危难,他明白自己即将面对的困难,更知道自己不可能舍得让双喜消失。因为他太爱双喜了!他熟知其中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行政管理,熟悉每一位员工的特长和家庭状况,他早已把双喜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员工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正是因为这份感情,驱使他毅然决然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双喜,并在日后让双喜熠熠生辉于民族工业品牌榜。
要启动生产,第一大难题就是没有资金。为了让双喜重新取得银行的信赖,姜天恩每日都跑到某银行行长的办公室“上班”,一边打扫卫生,端茶送水,一边向银行行长诉说企业的困境和前景,希望得到银行的支持,这么一坚持就是20多天。行长终于被他感动了,他如愿拿到800万元的“救命”贷款。到1996年底,沉睡已久的双喜终于复苏。
企业虽恢复了生产,但还未摆脱冷酷的存亡挑战,如梦初醒的双喜早已被日新月异的市场甩在了身后。姜天恩仔细梳理了企业的弊端,决定:在研发上,引进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组建研发中心;在管理上,建立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与此同时,姜天恩抓住导致企业市场形象下降、管理混乱的“牛鼻子”,那就是砍掉缠附在企业身上的联营厂。姜天恩接任时,以“联营”名义挂靠在双喜的小企业多达十余家,这些企业要么傍着双喜的牌子混吃混喝,要么偷偷违规自行生产,再贴上双喜的牌子销售牟利。姜天恩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全部砍掉联营厂,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双喜品牌的声誉。此举一出,触及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随之而来的,有写信向上级部门告状的,有私下进行人身威胁的,有通过起诉欲逼他就范的……回忆起那段经历,姜天恩坦承很苦、很累,但这就是改革的代价,否则,双喜电器必然会被拖垮、缠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